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 杨 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
  关键词:   培养   幼儿  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在这方面,许多家长与我们老师的意见是一致的,但谈到具体的方法,却是众说纷纭。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适宜的环境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通过美化自然环境,优化社会环境,净化心理环境,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1、优化客观环境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墙壁上、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门口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幼儿园花坛、草坪、滑梯等处设置显目的“花儿好看我不摘”等温馨提示标语,让孩子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净化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主要表现为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鼓励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如在幼儿生病时机,组织幼儿向生病的孩子进行语言慰问,或把自己的零食送给他,让他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并产生心理需求。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及时的鼓励,增强了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垃圾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大人就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必要时,老师还要将礼貌的用语做示范。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得到相互配合,家园共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三、鼓励为主,少施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比如:我所教的班是一个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很差,有的不团结友爱、有的不讲卫生、有的没有礼貌、有的没有整理玩具物品的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一个“每天竞选我最能干”的行动,由本班幼儿推选,说出他的优点,然后举手表决,超过本班幼儿人数的一半就当选,最后教师总结,今天没有当选的幼儿还有很多都表现不错,可能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希望继续努力明天当选。这样既不让没有当选的幼儿感到不如别人而垂头丧气,同时又教育了他,使他改掉了不良行为习惯。
  四、注重家园联系,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公婆心中的“小太阳”,因而幼儿园里培养要求达到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就可能变样。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到了家长那里,就会打折扣,饭前要洗手,吃点心就不要求洗手了。便后洗手,那么大便后洗手,小便后呢?马马虎虎就算了,这样,极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孩子家长的经常性联系,把我们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目的,向家长讲清楚,并要求家长也要起“以身作则”的榜样,给孩子以完满的教育,让校内教育之花遍地结果。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 【发布时间】2016/9/2 11:27:06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