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中职教育对口升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提高中职教育质量,须从中职教育性质和对口升学两大维标出发,突出就业和升学,向社会和高等教育学校培养输送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 对口升学 餐饮服务与管理 教学质量 提高
提高教育质量是中等职业教育增强自身吸引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学生就业、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激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工作就是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一种“立交桥”,是拉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措施。因此,如何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下搞好对口升学工作,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而提高其自身教学质量,无疑是其良好出路。以笔者所从事的中职教育对口升学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为例,谈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实践和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中职教育质量观
正确看待中等职业教育,树立科学质量观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领线,是关系到学生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为社会服务的关键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就业取向,也影响着社会服务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观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以学校性质定位质量。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塑造人和培养人。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笔者认为,质量问题应该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上分析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得好、用得上,品德优良、胜任工作、社会认可、企业欢迎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应有之义和基本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今后一个时期,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基础、发展有潜力的实践性、技能性人才是中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所在,更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从社会需求定位质量观。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是要毕业证与技能证并重,就业与升学共进。提高升学率既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也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了优质生源。在经济欠发达、人口压力大、就业路子窄、传统观念浓的农业地区,升学是不少家庭的教育诉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提高毕业生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毕业生的优秀率,即学生在得到毕业证的基础上,提高技能的获取率;在提高升学率的基础上,提高高层次升学率;在普遍提高就业率的前提下,着力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职业稳定率、工资收入率,进而提高毕业生和就业企业的满意率,突出自主创业成功率、转岗成功率和对社会的贡献率。
(三)从对口升学定位质量观。对口升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除了直接就业的另一条光明的出路。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中职学生升学深造的愿望,对希望继续深造的职校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通过这一政策,不仅可以缓解中等职校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向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二、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观念,做到“两不误”。正确处理升学与就业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这个大方向不改变。从总体上看,能够通过升学途径进行深造的学生毕竟只是少部分。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升学率与就业率并重的前提下,加大职业技能培养。一方面注重知识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应正确处理升学与就业的关系,应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重心。
(二)满足社会就业需求,优化培养模式。调整对口招生计划对口升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一种手段。因此,对口招生计划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三)适应升学需求,合理设置课程。由于升学考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对教学工作和办学方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所以考试课程的确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尽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多,课程多,但骨干课程是一定的,而选择考试的科目也是骨干科目,是反应某一专业特点的应知、应会和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总体上要稳定。但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某些科目和某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于这样的考试科目应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即考试方案要稳中有变,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四)正确制订课程标准,确保教育有效性。对口升学的目的是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必须考虑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是保证中职升学考试的有效措施。
总之,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是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形成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是职业教育学校应走的方向,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指导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曾昭华,试论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
[2]王欢,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
[3]罗启明,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年。
关键词:中职教育 对口升学 餐饮服务与管理 教学质量 提高
提高教育质量是中等职业教育增强自身吸引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学生就业、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激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工作就是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一种“立交桥”,是拉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措施。因此,如何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下搞好对口升学工作,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而提高其自身教学质量,无疑是其良好出路。以笔者所从事的中职教育对口升学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为例,谈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实践和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中职教育质量观
正确看待中等职业教育,树立科学质量观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领线,是关系到学生培养什么样人才,怎样为社会服务的关键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就业取向,也影响着社会服务的问题。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观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以学校性质定位质量。职业教育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塑造人和培养人。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笔者认为,质量问题应该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上分析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得好、用得上,品德优良、胜任工作、社会认可、企业欢迎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应有之义和基本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今后一个时期,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基础、发展有潜力的实践性、技能性人才是中职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也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价值所在,更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从社会需求定位质量观。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是要毕业证与技能证并重,就业与升学共进。提高升学率既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也为高等职业院校输送了优质生源。在经济欠发达、人口压力大、就业路子窄、传统观念浓的农业地区,升学是不少家庭的教育诉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提高毕业生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毕业生的优秀率,即学生在得到毕业证的基础上,提高技能的获取率;在提高升学率的基础上,提高高层次升学率;在普遍提高就业率的前提下,着力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职业稳定率、工资收入率,进而提高毕业生和就业企业的满意率,突出自主创业成功率、转岗成功率和对社会的贡献率。
(三)从对口升学定位质量观。对口升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除了直接就业的另一条光明的出路。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扶持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满足中职学生升学深造的愿望,对希望继续深造的职校生进行对口专业的高考。通过这一政策,不仅可以缓解中等职校的就业压力,同时也向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二、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观念,做到“两不误”。正确处理升学与就业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这个大方向不改变。从总体上看,能够通过升学途径进行深造的学生毕竟只是少部分。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升学率与就业率并重的前提下,加大职业技能培养。一方面注重知识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应正确处理升学与就业的关系,应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重心。
(二)满足社会就业需求,优化培养模式。调整对口招生计划对口升学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一种手段。因此,对口招生计划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三)适应升学需求,合理设置课程。由于升学考试具有指挥棒的作用,对教学工作和办学方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所以考试课程的确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尽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多,课程多,但骨干课程是一定的,而选择考试的科目也是骨干科目,是反应某一专业特点的应知、应会和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总体上要稳定。但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广泛应用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某些科目和某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于这样的考试科目应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即考试方案要稳中有变,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
(四)正确制订课程标准,确保教育有效性。对口升学的目的是向高等院校输送人才,必须考虑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是保证中职升学考试的有效措施。
总之,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是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形成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是职业教育学校应走的方向,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指导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曾昭华,试论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策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
[2]王欢,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
[3]罗启明,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1年。
- 【发布时间】2016/9/2 11:25:22
- 【点击频次】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