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作文训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
【正文】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的方法、内容相对匮乏。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一、作文训练目标性要明确
学生的作文训练要从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开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训练学生写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笔优美的作文,而是首先明确地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看这两个事例:一是打乒乓球,有各种各样的打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革新层出不穷。但是,有一点是毋庸怀疑的,哪个教练也不可能在队员还没有掌握基本的动作前就叫他练这打法、那打法的,没有基本功,再先进的打法也是空中楼阁。二是关于水库的比喻。学生的大脑好比一个水库,没有水流出来,究竟是因为没有水,还是因为没找到流水的通道?我们认为,是后者。很多时候,学生并不缺少生活。那么多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多人没生活?怎么可能那么多人没得写、胡写、瞎凑?问题出在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上,就是说我们没有教他们挖掘通道放水的思维和方法,总以为是学生没水、总是在教学生怎么样才能让水流的更顺、出得更快,唯独忘了应该先引导他们掌握挖通道的方法。
比如三年级刚刚开始习作,应该训练孩子《从写好一个句子开始》。因为我明白,一篇作文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每一个段落又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句子组成的,只有每一个句子写通顺了,段落才通顺;只有每一句话写具体了,整篇文章才具体。因此,要想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写好每个句子。这样,一句句的话连成一段话,一段段的话才能组成一篇文章。给孩子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基本功,非常重要。
二、作文训练要系统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作文训练的系统性有着深刻体会。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对于作文头疼的不光学生,老师对作文教学也头疼。无本可依、无据可依,就像一个不太会游泳的人被抛在茫茫的大海中,只有本能的扑腾。我们应该从写作语言思维入手,训练学生写句子、写段落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让他们学会正常、正确的笔头表达,而不是只具备正常的口头表的却无法将之转化为书面表达。它看似简单,其实却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训练时由写作训练和写作基础组成,在不断的训练、反复、再训练的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作文训练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的写作要求有不同的目标。第一学段中有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要求。第二学段中有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第三学段中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要求。从这些要求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写作素材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熟悉的生活中来,再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中不管是“写好‘我喜爱的动物’”、“写好‘我喜爱的小物件’”、“写好水果和蔬菜”,还是“写好一种植物”,内容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用到的、看到的、朝夕相处的,学生更加有兴趣。这就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训练要依托课本超越课本
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结合新课程改革,根据课本教学进程,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教授《写好一种植物》一讲时,我们提前布置让学生上课时带上你喜欢的,方便带来的植物,以便观察。如果不方便带,或者忘记了,我们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当时正值初春时节,校园里一片春季盎然,学生看到了,仔细观察了,在进行写作,写出的内容,具体生动。这同时也是丰富课程资源。
作文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过程。实践告诉我,不间断的作文训练,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中的几个案例,集中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班有个叫张笑怡的同学。她每次考试,数学基本上是满分,语文基础知识也不丢分,就是作文总是得不了满分,这让她十分苦恼。她的作文篇幅倒是不短,关键是中心不明确,废话太多。通过我的训练,在接受了“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等专题的训练后,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在前不久《鲁中晨报》合举办的有奖征文中,她获奖了。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刚刚从威海出差回来。时值凌晨,虽然我很兴奋,但也不便给她打电话。好不容易等到八九点中,当我在电话中通知她,去参加领奖仪式的时候,她十分激动。由于工作的缘故,颁奖仪式我没去,她在现场给我打电话:“老师,我得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很甜,其中有您的功劳,你也感受着甜丝丝的滋味吧!还有你的一个蛋糕呢!”她的爷爷接过电话:“翟老师,真是谢谢您!”多么甜蜜时刻!作文训练让我们师生共同收获了甜蜜!
我们班还有个叫贾鲁蒙的小女孩。她很内秀,不太喜欢说话。但内心世界很丰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就像一首隽永的小诗。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她的文章思路更有了气息,并且敢于把自己的作文在众人面前交流。
说起后进生,许多老师都头疼。我们班有个叫杨某的同学,他原来写作文,只写一两句,让后就用手托着腮帮子,皱着眉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在接受了作文训练后,他已经能够用通顺的语句简单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了。我们如何看待成功?只要孩子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进步了,我们和孩子就成功了。
作文训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他把教师、作文、学生连接在一起,显得那样顺畅。“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从一定意义上概括了这一点。我想,只要我们认为是好的,就应该坚持做下去。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训练才会持久,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才会促进语文教学,促生语文素养;进而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作文训练目标性要明确
学生的作文训练要从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开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训练学生写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文笔优美的作文,而是首先明确地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看这两个事例:一是打乒乓球,有各种各样的打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革新层出不穷。但是,有一点是毋庸怀疑的,哪个教练也不可能在队员还没有掌握基本的动作前就叫他练这打法、那打法的,没有基本功,再先进的打法也是空中楼阁。二是关于水库的比喻。学生的大脑好比一个水库,没有水流出来,究竟是因为没有水,还是因为没找到流水的通道?我们认为,是后者。很多时候,学生并不缺少生活。那么多活生生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多人没生活?怎么可能那么多人没得写、胡写、瞎凑?问题出在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上,就是说我们没有教他们挖掘通道放水的思维和方法,总以为是学生没水、总是在教学生怎么样才能让水流的更顺、出得更快,唯独忘了应该先引导他们掌握挖通道的方法。
比如三年级刚刚开始习作,应该训练孩子《从写好一个句子开始》。因为我明白,一篇作文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每一个段落又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句子组成的,只有每一个句子写通顺了,段落才通顺;只有每一句话写具体了,整篇文章才具体。因此,要想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写好每个句子。这样,一句句的话连成一段话,一段段的话才能组成一篇文章。给孩子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基本功,非常重要。
二、作文训练要系统
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作文训练的系统性有着深刻体会。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对于作文头疼的不光学生,老师对作文教学也头疼。无本可依、无据可依,就像一个不太会游泳的人被抛在茫茫的大海中,只有本能的扑腾。我们应该从写作语言思维入手,训练学生写句子、写段落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让他们学会正常、正确的笔头表达,而不是只具备正常的口头表的却无法将之转化为书面表达。它看似简单,其实却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训练时由写作训练和写作基础组成,在不断的训练、反复、再训练的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作文训练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的写作要求有不同的目标。第一学段中有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要求。第二学段中有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第三学段中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要求。从这些要求中不难看出,学生的写作素材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熟悉的生活中来,再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中不管是“写好‘我喜爱的动物’”、“写好‘我喜爱的小物件’”、“写好水果和蔬菜”,还是“写好一种植物”,内容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中用到的、看到的、朝夕相处的,学生更加有兴趣。这就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训练要依托课本超越课本
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结合新课程改革,根据课本教学进程,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比如,教授《写好一种植物》一讲时,我们提前布置让学生上课时带上你喜欢的,方便带来的植物,以便观察。如果不方便带,或者忘记了,我们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当时正值初春时节,校园里一片春季盎然,学生看到了,仔细观察了,在进行写作,写出的内容,具体生动。这同时也是丰富课程资源。
作文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过程。实践告诉我,不间断的作文训练,我和我的孩子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中的几个案例,集中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班有个叫张笑怡的同学。她每次考试,数学基本上是满分,语文基础知识也不丢分,就是作文总是得不了满分,这让她十分苦恼。她的作文篇幅倒是不短,关键是中心不明确,废话太多。通过我的训练,在接受了“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等专题的训练后,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在前不久《鲁中晨报》合举办的有奖征文中,她获奖了。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刚刚从威海出差回来。时值凌晨,虽然我很兴奋,但也不便给她打电话。好不容易等到八九点中,当我在电话中通知她,去参加领奖仪式的时候,她十分激动。由于工作的缘故,颁奖仪式我没去,她在现场给我打电话:“老师,我得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很甜,其中有您的功劳,你也感受着甜丝丝的滋味吧!还有你的一个蛋糕呢!”她的爷爷接过电话:“翟老师,真是谢谢您!”多么甜蜜时刻!作文训练让我们师生共同收获了甜蜜!
我们班还有个叫贾鲁蒙的小女孩。她很内秀,不太喜欢说话。但内心世界很丰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就像一首隽永的小诗。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她的文章思路更有了气息,并且敢于把自己的作文在众人面前交流。
说起后进生,许多老师都头疼。我们班有个叫杨某的同学,他原来写作文,只写一两句,让后就用手托着腮帮子,皱着眉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在接受了作文训练后,他已经能够用通顺的语句简单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了。我们如何看待成功?只要孩子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进步了,我们和孩子就成功了。
作文训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他把教师、作文、学生连接在一起,显得那样顺畅。“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从一定意义上概括了这一点。我想,只要我们认为是好的,就应该坚持做下去。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训练才会持久,作文水平才会提高;才会促进语文教学,促生语文素养;进而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 【发布时间】2016/9/2 11:24:06
- 【点击频次】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