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
【关键词】 ;
【正文】近几年来,思想品德课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不仅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重大调整,而且也猛烈的冲击着当前的课堂教学,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思品课,不但要向学生深入浅出的宣传思品课的社会意义,而且要让学生意识到思品课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要把思品课教学的社会价值逐步转化为学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要让思品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文学内容内化为意识品质,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想品德课。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
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就要求思品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时代化、生活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情景的创设,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使学生渐渐明确思品课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对个人的价值,从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例如,针对目前中学生喜欢追“星”的现状,结合课本的活动要求,设计《透视“明星”现象》活动课,选择学生熟知的明星,以播放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追“星”的利与弊,从而正确对待追“星”现象。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如网吧、不良的图片、暴力的动画、巫术娃娃等,特别是新兴的、隐性的不良诱惑。在学习“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时,可以运用个别学生为了上网,从骗家长、偷东西到抢劫行为发生的变化的真实案例。在学习“学会与父母沟通”时,可以说一说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
二、要突出学科的时代特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思品课的重要特点,与时俱进、热点引领也就成了思品课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新闻,选择那些近期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又有一定社会反向的重大事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从搜集的新闻中对学生及时展开品德教育。
三、要构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品德课之所以不能走学生心灵,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新课改后,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中那些能够用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的部分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活动,利用漫画、案例、录像、歌曲、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等多种形式创设各种情景,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来讨论、研究、体会。要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说法、做法,让学生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满足他们渴望独立和表现的欲望,让课堂有掌声、有辩论、有思维的碰撞。只有让蕴含着丰富思想的思品课堂生动起来、快乐起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当然,我们既要注重教学活动形式的艺术性,也要注重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课堂活动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学活动必须有实质内容。
四、要实施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我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的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就此而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政治理论与知识,他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知识内化上升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的有机统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他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他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忘品德的教学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让教学内容、活动延伸到社会实践上。根据课堂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但能丰富教材知识体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的讲授前,让学生搜集省人大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调查了解所在地环境污染的情况、观察自己的小区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体验、去收获知识与能力。
五、要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图文、交互等功能于一体,以其信息量大、效果直观的优势,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用好多媒体,是思品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在讲《我爱你,中国》的时候,播放歌曲《大中国》;学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用歌曲导入课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时播放歌曲。
学生掌握道德知识之后,就学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练习题。运用多媒体设计练习题,采用新颖别致的方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通过抢答方式回答出示的案例中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上的竞技状态。要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成功的希望,体验到“学会了”和“会用了”的愉悦感,在学习中意识到和感觉到运用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正确解答问题、应用知识的快乐,创造一个“乐学”的气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这需要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发挥、创新,让课堂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教师有了新认识、新做法,再加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创新,我们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
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就要求思品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时代化、生活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情景的创设,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使学生渐渐明确思品课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对个人的价值,从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例如,针对目前中学生喜欢追“星”的现状,结合课本的活动要求,设计《透视“明星”现象》活动课,选择学生熟知的明星,以播放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追“星”的利与弊,从而正确对待追“星”现象。在学习“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有哪些不良诱惑,如网吧、不良的图片、暴力的动画、巫术娃娃等,特别是新兴的、隐性的不良诱惑。在学习“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时,可以运用个别学生为了上网,从骗家长、偷东西到抢劫行为发生的变化的真实案例。在学习“学会与父母沟通”时,可以说一说自己与父母的矛盾发生、发展、解决的过程。
二、要突出学科的时代特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思品课的重要特点,与时俱进、热点引领也就成了思品课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新闻,选择那些近期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又有一定社会反向的重大事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从搜集的新闻中对学生及时展开品德教育。
三、要构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品德课之所以不能走学生心灵,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新课改后,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中那些能够用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的部分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活动,利用漫画、案例、录像、歌曲、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等多种形式创设各种情景,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来讨论、研究、体会。要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说法、做法,让学生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满足他们渴望独立和表现的欲望,让课堂有掌声、有辩论、有思维的碰撞。只有让蕴含着丰富思想的思品课堂生动起来、快乐起来,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当然,我们既要注重教学活动形式的艺术性,也要注重政治课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课堂活动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学活动必须有实质内容。
四、要实施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我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自主、积极、快乐的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就此而言,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政治理论与知识,他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知识内化上升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识、情感、意志与行为的有机统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他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他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忘品德的教学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让教学内容、活动延伸到社会实践上。根据课堂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但能丰富教材知识体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的讲授前,让学生搜集省人大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调查了解所在地环境污染的情况、观察自己的小区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体验、去收获知识与能力。
五、要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
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图文、交互等功能于一体,以其信息量大、效果直观的优势,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用好多媒体,是思品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在讲《我爱你,中国》的时候,播放歌曲《大中国》;学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用歌曲导入课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助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时播放歌曲。
学生掌握道德知识之后,就学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练习题。运用多媒体设计练习题,采用新颖别致的方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通过抢答方式回答出示的案例中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学习上的竞技状态。要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成功的希望,体验到“学会了”和“会用了”的愉悦感,在学习中意识到和感觉到运用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正确解答问题、应用知识的快乐,创造一个“乐学”的气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这需要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发挥、创新,让课堂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教师有了新认识、新做法,再加之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创新,我们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 【发布时间】2016/9/2 11:14:08
- 【点击频次】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