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对以往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颠覆。本文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开思考,提出要树立生活化理念,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字里行间,体现的都是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文对于强化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一定的推动与启发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理念、创新能力、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学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把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扭转以往把思想政治当做“说教”的恶劣影响,还思想政治课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课程形象。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实从教材的名称就可以解读出来,必修一是《经济生活》、必修二是《政治生活》、必修三是《文化生活》、必修四是《生活与哲学》。你看,哪一个离开了生活呢?尤其是在哲学学习中,一开篇就说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更好地体现“生活”理念呢?如何使高中政治课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结合自己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问题。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转变几个观念
1.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目标转变
以往思想政治课是以知识为学习的目标和出发点的,因而往往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新课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我们教学的目标也就由单纯的灌输转向多元的、关注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目标转变。我们的课堂,因此也就增加了不少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亲自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人格。
2. 教学内容向生活化方向倾斜
以往教学内容都是一些深奥的理论,让学生学习一些抽象教条的结论。学生为了考试成绩不得不机械记忆,强化记忆。虽然课本和课堂上也会举出一些生活实例,但这些例子却都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远离学生生活,难以让学生共鸣。新课改后,删除了那些不适应时代的抽象表述,联系生活的例子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了。例如:《经济生活》的教材,不再像原来教材那样,一开始就讲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从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消费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尤其是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虽然都是新内容,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因而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 教学策略向体验化方面努力
创设情境,进行情境化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的变化。新教材的设计给了我们更多创设问题情境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丰富细腻的情感开始自己的趣味性教学。这种教学在策略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要的是唤起学生学习激情的效果。如在学习《依法纳税》一课时,我灵机一动,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导到实际生活中来,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什么要纳税?如何树立纳税意识?还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进行税收宣传设计。从而把课堂引向高潮,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重视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生活化教学水平
曾经,思想政治课教师被一些人看做是吃政策饭的,在同行的眼里,政治老师只要把课本纲纲条条画一画,学生背一背,就可以啦。那是在极“左”的年代里,学习的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但时代在发展,思想政治课也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今天的思想政治课,不仅知识容量加大,生活化程度增强,而且对老师的创新能力要求也很高。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生活化教学水平呢?
1.注重生活资料的积累,让课堂充满生活的趣味
厚积才能薄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重视生活中各种资料的积累,才能不断与时俱进,与孩子们有共同的话题。这一点上,我觉得,建立一个“教学资料档案”很重要。平时,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看微信,都可以把一些贴近生活的新鲜实例记录下来,分门别类的建立起各种资料档案。这样,教学时就容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
2.重视教育方法的创新,让课堂充满理性的思考
教育教学是一种充满遗憾的事业,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创新过程。如果思想政治课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就会使自己的课堂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慢慢厌倦枯燥乏味的学习。当然,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不是一味的要满足学生趣味性的需求,那只是很肤浅的层面。真正有震撼力的是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理性思考的老师。是能够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的老师。有的老师,在新课改的旗帜下,把课堂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可是,一切都平静下来后,才发现,原来神马都是浮云。没有理性的思考,没有创新的课堂,光是热热闹闹是没有用的,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当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离不开学生的活动参与的。《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也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平台。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让课堂充满生活的多彩
网络的发达,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我们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物质保障。教师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过去,老师教学只能靠一根粉笔,一张嘴,现在网络、多媒体的使用,使一些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小事,也可通过视频的演示变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果政治课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活的多彩,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生活气息
1.做一个善于激励学生的老师,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要做一个善于激励学生的老师,老师本身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我常常把“太棒了!”“你真了不起!”“真是不可思议!”挂在嘴边。对于学生的评价,我总是以激励表扬为主。我一直都相信:缺点不说慢慢会好,优点不说不得了!我常常对学生说的,就是要聚焦优点,弘扬优点。要不断把主要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自己的优点上。这就好比照相的时候,我们总是聚焦在最美的瞬间、最美的画面一样的。互相的激励总能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生活气息。
2.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个性化成长
我们发现,长期的意识形态教育禁锢了不少政治教师的头脑,使得一些老师不再善于思考,喜欢就现成的结论转售给学生。学生当然不太愿意买账,因为你僵化的观念早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老师,其实就是给学生做一个榜样,让学生知道独立思考的可贵,从而珍惜个性化成长的难得的机会。
3.做一个勇于实践的老师,带领学生走向生活的广阔天地
以往的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也从以前的封闭、专制向开放、民主转化,这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因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社会责任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独创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如去年我校为鼓励学生社会调查,专门组织活动去宁化红色旅游线进行参观,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还主动地分成了小组,并撰写相关红色文化调查报告。从论文看大部分学生思想高度重视,调查态度认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对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继承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最后我们说,教育不仅仅是能力的强化,教育的目标是“树人”,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运用巧妙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惟有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才能更好地让思想政治课回归到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5、01;
2. 张帅.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教学探究[D].渤海大学.2014、06、01;
3. 林玉梅.“生活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06、08、01;
4. 张礼.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04、0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理念、创新能力、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学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把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扭转以往把思想政治当做“说教”的恶劣影响,还思想政治课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动态课程形象。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其实从教材的名称就可以解读出来,必修一是《经济生活》、必修二是《政治生活》、必修三是《文化生活》、必修四是《生活与哲学》。你看,哪一个离开了生活呢?尤其是在哲学学习中,一开篇就说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更好地体现“生活”理念呢?如何使高中政治课与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结合自己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谈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问题。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转变几个观念
1.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目标转变
以往思想政治课是以知识为学习的目标和出发点的,因而往往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新课改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我们教学的目标也就由单纯的灌输转向多元的、关注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目标转变。我们的课堂,因此也就增加了不少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亲自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人格。
2. 教学内容向生活化方向倾斜
以往教学内容都是一些深奥的理论,让学生学习一些抽象教条的结论。学生为了考试成绩不得不机械记忆,强化记忆。虽然课本和课堂上也会举出一些生活实例,但这些例子却都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远离学生生活,难以让学生共鸣。新课改后,删除了那些不适应时代的抽象表述,联系生活的例子也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了。例如:《经济生活》的教材,不再像原来教材那样,一开始就讲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从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消费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尤其是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虽然都是新内容,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因而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 教学策略向体验化方面努力
创设情境,进行情境化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的变化。新教材的设计给了我们更多创设问题情境的机会和条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丰富细腻的情感开始自己的趣味性教学。这种教学在策略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要的是唤起学生学习激情的效果。如在学习《依法纳税》一课时,我灵机一动,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导到实际生活中来,让学生亲身体验为什么要纳税?如何树立纳税意识?还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进行税收宣传设计。从而把课堂引向高潮,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重视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生活化教学水平
曾经,思想政治课教师被一些人看做是吃政策饭的,在同行的眼里,政治老师只要把课本纲纲条条画一画,学生背一背,就可以啦。那是在极“左”的年代里,学习的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但时代在发展,思想政治课也与时俱进,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今天的思想政治课,不仅知识容量加大,生活化程度增强,而且对老师的创新能力要求也很高。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升生活化教学水平呢?
1.注重生活资料的积累,让课堂充满生活的趣味
厚积才能薄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必须重视生活中各种资料的积累,才能不断与时俱进,与孩子们有共同的话题。这一点上,我觉得,建立一个“教学资料档案”很重要。平时,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看微信,都可以把一些贴近生活的新鲜实例记录下来,分门别类的建立起各种资料档案。这样,教学时就容易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新鲜的生活气息。
2.重视教育方法的创新,让课堂充满理性的思考
教育教学是一种充满遗憾的事业,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创新过程。如果思想政治课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就会使自己的课堂失去吸引力,学生就会慢慢厌倦枯燥乏味的学习。当然,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不是一味的要满足学生趣味性的需求,那只是很肤浅的层面。真正有震撼力的是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理性思考的老师。是能够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的老师。有的老师,在新课改的旗帜下,把课堂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可是,一切都平静下来后,才发现,原来神马都是浮云。没有理性的思考,没有创新的课堂,光是热热闹闹是没有用的,是一种虚假的繁荣。
当然,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离不开学生的活动参与的。《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也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平台。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让课堂充满生活的多彩
网络的发达,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我们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供了物质保障。教师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过去,老师教学只能靠一根粉笔,一张嘴,现在网络、多媒体的使用,使一些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小事,也可通过视频的演示变得有声有色,充满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果政治课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活的多彩,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生活气息
1.做一个善于激励学生的老师,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要做一个善于激励学生的老师,老师本身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我常常把“太棒了!”“你真了不起!”“真是不可思议!”挂在嘴边。对于学生的评价,我总是以激励表扬为主。我一直都相信:缺点不说慢慢会好,优点不说不得了!我常常对学生说的,就是要聚焦优点,弘扬优点。要不断把主要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自己的优点上。这就好比照相的时候,我们总是聚焦在最美的瞬间、最美的画面一样的。互相的激励总能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生活气息。
2.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个性化成长
我们发现,长期的意识形态教育禁锢了不少政治教师的头脑,使得一些老师不再善于思考,喜欢就现成的结论转售给学生。学生当然不太愿意买账,因为你僵化的观念早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做一个有独立思想的老师,其实就是给学生做一个榜样,让学生知道独立思考的可贵,从而珍惜个性化成长的难得的机会。
3.做一个勇于实践的老师,带领学生走向生活的广阔天地
以往的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也从以前的封闭、专制向开放、民主转化,这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因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社会责任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独创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如去年我校为鼓励学生社会调查,专门组织活动去宁化红色旅游线进行参观,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还主动地分成了小组,并撰写相关红色文化调查报告。从论文看大部分学生思想高度重视,调查态度认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对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继承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最后我们说,教育不仅仅是能力的强化,教育的目标是“树人”,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运用巧妙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惟有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才能更好地让思想政治课回归到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时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5、01;
2. 张帅.高中思想政治课“走向生活”的教学探究[D].渤海大学.2014、06、01;
3. 林玉梅.“生活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06、08、01;
4. 张礼.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04、01.
- 【发布时间】2016/8/31 16:50:12
- 【点击频次】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