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财政学》教学

 

【作者】 唐文英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经过认真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我深刻领会到这一思想对现实生活的重大影响。对于多年从事《财政学》教学的老师来讲,应该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在本文中,"以人为本"就是重视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为此,本人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尊重并充分肯定学生主体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与外界联系不密切,经济发展缓慢;同时,学生家长忙于挣钱,外出打工,把孩子都留给爷爷、奶奶看管,使得对这些孩子疏于教育。大多数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育人。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的益友良师。学生在学习中,不敢提问,也不敢回答问题,对此老师应给予包容和理解,多鼓励他们,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老师应帮助他们及时寻找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今后工作去向,在教学内容上,从广度和深度上作一定的调整,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利用身边的例子,如:本地的新闻报道、生活环境、公共设施的变化,通俗易懂地讲解财政知识,把复杂变简单。学生自己能意识到学习《财政学》的重要意义,进而认识到学习它可以满足国家、社会、企业的需要,从而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学习。多数学生今后工作的方向直接指向企业,并且是民营企业或小企业,而这样的企业更需要懂财政知识的人,即懂国家政策的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做强,还得靠国家的政策好!
        二、 以人为本,教学模式多样化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文化基础,这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特征也不一样,这为教学模式的选择增加了难度。除了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外,教师还要积极主动地尝试其他教学模式,比如探究式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
        《财政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财政学》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授,由教师来把财政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在课题教学中,学生很少有独立自主锻炼的机会,因此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因此要改变过去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有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如何掌握知识,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要求学生记住有关探索的知识就能实现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才行。因此,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再慢慢加大探究的难度,使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只是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做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使他们能及时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不满足于现有结论,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心态,从而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不断发展。
        三、 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生容易被客观事物的新奇性所吸引,所以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兴趣。比如,引导学生观察国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制定哪些政策?思考为什么老一辈农民如此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分析大集团、大企业为何十分关注国家政策动向?等等社会现象。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使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知识,扩大眼界,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参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局、税务局的工作场地等。教师还可以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创造全新的教学环境,使抽象的内容清晰化、具体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 【发布时间】2016/8/6 15:07:40
  • 【点击频次】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