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情感培养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有效性。虽是非智力因素,但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往往能给学生学习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因此,在大力倡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我们要注重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培养,使之更好地学习数学、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情感 培养
情感,一种心理体验。作为人对客观事物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知活动出现,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虽是非智力因素,但对学生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往往是学生努力参与的后勤保障,积极的情感能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输送学习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情感培养,使之强烈并成为学习内驱,让学生在自我需要驱使下自觉学数学,主动用数学。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用“教育即是爱”的理念,自己一言一行关爱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持者,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他们乐意和老师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分享数学学习乐趣。
二、运用积极情绪组织教学
以情激情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常用策略。情绪是可以感染的,传递的。只有我们能面带带微笑走进教师,给学生亲切的教态,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加点幽默调味,就一定能给学生心理自由与安全感,让学生有积极情感产生。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没有情感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自然也就没有互动的基础,这样学生参与性就低,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所以,美国心理学家利珀说道:“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 这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吧。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学习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生活背景,将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所以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利于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可以更好地服务生活,如果我们选择的生活素材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以及关注时代的步伐,收集有趣的、创新的生活素材,使数学课堂生动、有趣。再创造。
四、采取鼓励评价手段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而爱因斯坦说得好:“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要想让学生把抽象的逻辑的数学当作乐学对象,就必须增进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的数学产生积极情感,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我们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教师的经验说明,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五、针对学生实际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通过强化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实际施教,就是按学生性格、年龄特征的实际需求设计,能给他们带来学习满足。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体验,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和积极情感。
(一)趣味化导入。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设计新颖问题导人新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于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直观化教学。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图表直观、语言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
(三)多样化教学。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中适当开展小游戏活动,作律动操,都是成功的实践经验。
总之,积极情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源动力。我们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今天,情感培养又成为了新课标要求的必须培养目标之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注重情感培养了。
参考文献:
[1]常磊、武玉芳,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2]刘新求,“数学情感”的内涵分析和合理定位[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
[3]范先友,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情感 培养
情感,一种心理体验。作为人对客观事物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知活动出现,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虽是非智力因素,但对学生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往往是学生努力参与的后勤保障,积极的情感能源源不断地为学生输送学习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大力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情感培养,使之强烈并成为学习内驱,让学生在自我需要驱使下自觉学数学,主动用数学。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用“教育即是爱”的理念,自己一言一行关爱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持者,这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他们乐意和老师一起探讨数学问题,分享数学学习乐趣。
二、运用积极情绪组织教学
以情激情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常用策略。情绪是可以感染的,传递的。只有我们能面带带微笑走进教师,给学生亲切的教态,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加点幽默调味,就一定能给学生心理自由与安全感,让学生有积极情感产生。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没有情感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自然也就没有互动的基础,这样学生参与性就低,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所以,美国心理学家利珀说道:“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 这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吧。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学习如果脱离了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生活背景,将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所以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利于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也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数学可以更好地服务生活,如果我们选择的生活素材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以及关注时代的步伐,收集有趣的、创新的生活素材,使数学课堂生动、有趣。再创造。
四、采取鼓励评价手段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而爱因斯坦说得好:“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要想让学生把抽象的逻辑的数学当作乐学对象,就必须增进学生对教师及其所教的数学产生积极情感,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我们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教师的经验说明,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五、针对学生实际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通过强化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实际施教,就是按学生性格、年龄特征的实际需求设计,能给他们带来学习满足。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体验,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和积极情感。
(一)趣味化导入。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设计新颖问题导人新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414”,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于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直观化教学。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图表直观、语言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
(三)多样化教学。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益于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巩固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情感状态。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中适当开展小游戏活动,作律动操,都是成功的实践经验。
总之,积极情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源动力。我们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今天,情感培养又成为了新课标要求的必须培养目标之一,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注重情感培养了。
参考文献:
[1]常磊、武玉芳,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2]刘新求,“数学情感”的内涵分析和合理定位[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
[3]范先友,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
- 【发布时间】2016/8/6 15:06:12
- 【点击频次】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