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发挥农村优势,建构生活化课程
【关键词】 ;
【正文】让每一个幼儿都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党和政府发展幼儿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幼儿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有些农村幼儿园仍存在幼儿玩教具不足、操作材料简单等问题,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幼儿园现状,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使农村幼儿受到更好的教育呢?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把农村优势与幼儿园课程结合在一起,建构生活化课程的探讨。
在实际活动中,我们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的教育资源,依据生活化课程标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一、 立足农村生活,建构生活化课程
充分发挥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建构生活化课程的根本,也是促进农村幼儿园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镇地处农村,资源优势明显,是远近闻名的“芦笋、草莓之乡”,而且,大棚瓜菜、动物养殖等产业也十分兴盛。幼儿园周围广阔的农田,清清的小河,硕果累累的果园、变化无穷的花草等为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地和丰富的资源。
我们的老师、家长都生活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的自然资源了如指掌,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加上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就丰富多彩了。
因此,我们立足农村生活,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健康、和谐发展为课程目标,以农村大自然、农村社会生活等为内容,以幼儿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为实施手段,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环境创设,改变了过去幼儿园的评价方法,建构生活化课程方案。
二、根据农村实际开展生活化课程
(一)主题选择上,以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拓宽活动空间
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从幼儿兴趣出发,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教师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材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小动物,而农村孩子的家里就饲养着许多小动物。我们以孩子们经常见到的鸡、鸭、鹅等为主设计了主题活动《我家的小动物》,以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又不是很熟悉的蔬菜为主,设计了主题活动《蔬菜营养多》、《家乡的土特产》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在实施手段上,以农村的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资源,能够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关键就在于我们去发现,去运用,并进行随机教育。因此,我们经常带领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到蔬菜大棚去参观,在菜农的指导下,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认识了各种蔬菜的茎、叶、花、果及各部分的名称。老师及时引导、提问,孩子们明白了吃哪些蔬菜的茎、叶、花、果等,也明白了蔬菜所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教育偏食的孩子多吃蔬菜。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带领孩子到芦笋地里去挖芦笋,到草莓地里去摘草莓,使孩子们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同时,我们还随机渗透了思想教育。
(三)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农村的生活为中心,丰富活动内容。
内容的选择包括农村自然、社会、人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把积累经验、培养情感、激发兴趣、能力培养等纳入生活化课程的内容。我们以饲养小蝌蚪来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和农民一起养蚕,来了解蚕的睡眠过程。我们利用玉米皮编小辫,用黄泥做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小动物,还带领孩子们到树林里去爬树、做游戏,这不但弥补了幼儿园玩教具的不足,而且,充分挖掘了农村资源的优势,为农村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三、多面结合,具体实施生活化课程
1、注意教育的整体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协调多种资源、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把生活化课程的内容、方式、手段、方法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纲要》总则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发展的条件,孩子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变化。
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以为其所用。广阔的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如在《七彩乐园》这一主题活动中,不但带领孩子们观察春天的颜色,还带领孩子们用柳条编草帽,用花枝编花帽,去充分领略春天的五彩缤纷。
环境布置上,从计划、设计、制作、布置都以幼儿为主,让环境与幼儿对话,每一个环境布置都体现了主题的特点。这样,既结合了教育目标,又体现了幼儿环境中的主体性。
3、注意家园结合
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把课改计划发给家长,把活动的主题介绍给家长,以传递纸条、打电话、座谈等方式与家长联系,使家长们拥护幼儿园的工作并为幼儿园的工作提供物质、资料上的帮助。
总之,农村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幼儿教师也要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去研究,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大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生活化课程,为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注入持久新鲜的活力。发挥农村优势,建构生活化课程,是推动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实际活动中,我们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的教育资源,依据生活化课程标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一、 立足农村生活,建构生活化课程
充分发挥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建构生活化课程的根本,也是促进农村幼儿园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镇地处农村,资源优势明显,是远近闻名的“芦笋、草莓之乡”,而且,大棚瓜菜、动物养殖等产业也十分兴盛。幼儿园周围广阔的农田,清清的小河,硕果累累的果园、变化无穷的花草等为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地和丰富的资源。
我们的老师、家长都生活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对于农村的自然资源了如指掌,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加上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就丰富多彩了。
因此,我们立足农村生活,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健康、和谐发展为课程目标,以农村大自然、农村社会生活等为内容,以幼儿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为实施手段,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和环境创设,改变了过去幼儿园的评价方法,建构生活化课程方案。
二、根据农村实际开展生活化课程
(一)主题选择上,以农村幼儿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拓宽活动空间
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优势,从幼儿兴趣出发,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教师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材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喜欢小动物,而农村孩子的家里就饲养着许多小动物。我们以孩子们经常见到的鸡、鸭、鹅等为主设计了主题活动《我家的小动物》,以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又不是很熟悉的蔬菜为主,设计了主题活动《蔬菜营养多》、《家乡的土特产》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在实施手段上,以农村的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资源,能够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关键就在于我们去发现,去运用,并进行随机教育。因此,我们经常带领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到蔬菜大棚去参观,在菜农的指导下,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认识了各种蔬菜的茎、叶、花、果及各部分的名称。老师及时引导、提问,孩子们明白了吃哪些蔬菜的茎、叶、花、果等,也明白了蔬菜所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教育偏食的孩子多吃蔬菜。在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带领孩子到芦笋地里去挖芦笋,到草莓地里去摘草莓,使孩子们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知识,同时,我们还随机渗透了思想教育。
(三)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农村的生活为中心,丰富活动内容。
内容的选择包括农村自然、社会、人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把积累经验、培养情感、激发兴趣、能力培养等纳入生活化课程的内容。我们以饲养小蝌蚪来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和农民一起养蚕,来了解蚕的睡眠过程。我们利用玉米皮编小辫,用黄泥做各种各样的小汽车,小动物,还带领孩子们到树林里去爬树、做游戏,这不但弥补了幼儿园玩教具的不足,而且,充分挖掘了农村资源的优势,为农村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三、多面结合,具体实施生活化课程
1、注意教育的整体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协调多种资源、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把生活化课程的内容、方式、手段、方法统一起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纲要》总则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发展的条件,孩子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成长、变化。
对于农村孩子们来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可以为其所用。广阔的大自然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如在《七彩乐园》这一主题活动中,不但带领孩子们观察春天的颜色,还带领孩子们用柳条编草帽,用花枝编花帽,去充分领略春天的五彩缤纷。
环境布置上,从计划、设计、制作、布置都以幼儿为主,让环境与幼儿对话,每一个环境布置都体现了主题的特点。这样,既结合了教育目标,又体现了幼儿环境中的主体性。
3、注意家园结合
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机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把课改计划发给家长,把活动的主题介绍给家长,以传递纸条、打电话、座谈等方式与家长联系,使家长们拥护幼儿园的工作并为幼儿园的工作提供物质、资料上的帮助。
总之,农村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幼儿教师也要做个有心人,去发现、去研究,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大社会的各种资源开展生活化课程,为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注入持久新鲜的活力。发挥农村优势,建构生活化课程,是推动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发布时间】2016/8/6 15:05:24
- 【点击频次】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