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调控艺术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加强地理课堂教学调控,不仅有利于让教学过程按预设有序、有效推进,还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
关键词:初中地理 调控艺术 应用 有效性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要让课堂沿着教学预设开展进行,就必然需要调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要让爱学和不爱学的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都必须采取一定手段。这种手段就是调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结合教学实际创新调控策略,从兴趣、情绪、制度等方面加强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让整个教学流程按预定设计有序的、有效性地推进着。
一、兴趣调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参与原因。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则便有了发挥主体性的动力,表现为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作为抽象的地理教学,我们就要采取以趣激疑,以趣激思的调控策略,让学生在兴趣内驱下自觉学地理、用地理。为了达到兴趣调控的目的,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激趣,尽可能地挖掘地理教学中的趣味因子,让学生把兴趣变为学习的一种需要,因而主动学习。
二、性格调控
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需求。对于初中学生,他们好动、好竞争、好表扬、好游戏等等,这些年龄特征上的爱好需求,如果我们能好好的抓住,也可达到调控目的。例如,利用学生好奇心便可很好地调控。教学中,我们在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时,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满足好奇心理,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绪调控
俗话说得好,情绪就是心灵的晴雨表,可以达到看脸识心情的目的。情绪调控也是教师常用的调控手段之一,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的气氛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易于控制、善于应用状态,以便根据课堂变化作出相应情绪变化,以便于课堂调控。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积极参与。不仅如此,还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自由感和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和想象放飞。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如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教师上课时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四、教法调控
多样性的教法带给学生的是新颖、灵活性的教法带给学生的是有趣。学生在课堂是否表现出积极主动,是与我们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的,传统地理教学,很多学生打瞌睡,主要原因就是教法简单单一,掠夺了学生发言权的宣讲式,还“满堂灌”,让学生感受不到地理学习的快乐,故而也无法产生积极性。注意力易分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因此,我们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应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
当然,调控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制度调控、语言调控、反馈调控、活动调控等,无论哪种调控,要达到目的,就必须灵活选择调控方法。只有适合本班的学情的的调控、能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调控才能得有艺术性的调控。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调控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化成长,以便于提升自我教学睿智,能随机应变地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促进学生在获得地理素养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秀梅、周存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
[2]朱俭瑞,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年。
[3]许凤玲,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艺术[J].中学时代,2014年。
关键词:初中地理 调控艺术 应用 有效性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活动,要让课堂沿着教学预设开展进行,就必然需要调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要让爱学和不爱学的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都必须采取一定手段。这种手段就是调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结合教学实际创新调控策略,从兴趣、情绪、制度等方面加强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让整个教学流程按预定设计有序的、有效性地推进着。
一、兴趣调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参与原因。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则便有了发挥主体性的动力,表现为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作为抽象的地理教学,我们就要采取以趣激疑,以趣激思的调控策略,让学生在兴趣内驱下自觉学地理、用地理。为了达到兴趣调控的目的,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激趣,尽可能地挖掘地理教学中的趣味因子,让学生把兴趣变为学习的一种需要,因而主动学习。
二、性格调控
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需求。对于初中学生,他们好动、好竞争、好表扬、好游戏等等,这些年龄特征上的爱好需求,如果我们能好好的抓住,也可达到调控目的。例如,利用学生好奇心便可很好地调控。教学中,我们在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时,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满足好奇心理,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绪调控
俗话说得好,情绪就是心灵的晴雨表,可以达到看脸识心情的目的。情绪调控也是教师常用的调控手段之一,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的气氛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易于控制、善于应用状态,以便根据课堂变化作出相应情绪变化,以便于课堂调控。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积极参与。不仅如此,还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自由感和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和想象放飞。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如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教师上课时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四、教法调控
多样性的教法带给学生的是新颖、灵活性的教法带给学生的是有趣。学生在课堂是否表现出积极主动,是与我们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的,传统地理教学,很多学生打瞌睡,主要原因就是教法简单单一,掠夺了学生发言权的宣讲式,还“满堂灌”,让学生感受不到地理学习的快乐,故而也无法产生积极性。注意力易分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因此,我们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应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
当然,调控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制度调控、语言调控、反馈调控、活动调控等,无论哪种调控,要达到目的,就必须灵活选择调控方法。只有适合本班的学情的的调控、能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的调控才能得有艺术性的调控。因此,我们要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提高自身调控能力,促进自我专业化成长,以便于提升自我教学睿智,能随机应变地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促进学生在获得地理素养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秀梅、周存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
[2]朱俭瑞,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年。
[3]许凤玲,地理教学与课堂调控艺术[J].中学时代,2014年。
- 【发布时间】2016/8/6 14:58:24
- 【点击频次】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