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

 

【作者】 何建英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在倡导高效课堂创建的今天,多媒体成为了我们信得过的辅助工具,运用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高效课堂  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革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多媒体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倡导高效课堂创建的今天,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克服其弊,就成了有效教学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其中的整合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存误区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改注入了新鲜血液,为语文课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赛课活动中,可能由于对多媒体的“迷信”,过滥地使用,导致语文不语、课堂华而不实之后果。笔者统列,呈以下缺陷。
  (一)多媒体成了课堂主角。堂堂课,都备有运用多媒体的CAI课件,界面光鲜,动感强,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动画上;内容丰富,教学步骤甚至必要板书都预设其中,教师站在电脑旁,不停地点击鼠标,教学生字、讲读课文、训练思维等就在一点一按中进行。这样的课堂教师成了辅助,学生成了观众,多媒体占据了主体地位,成了课堂主角。这样的课堂由应试教育的“人灌”变成了现代教育的“机灌”,典型的穿着新鞋,走着老路。
  (二)多媒体剥夺了学生思考权利。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在实际赛课中,我们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体验、感悟制成了视频,学生学课文就成了看动画,没有了独特的阅读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成了写在他人书上的一句话。这样,学生思考、想象、感悟等机会没有了,权利被剥夺了,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找不到着落。
  (三)板书受冷落,作用被弱化。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特别是教师规范新颖的板书,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学习助手。然而多媒体进了课堂后,受到教师极端宠爱,本该必不可少的板书,也被教师兼收并蓄地写入计算机。一节课下来,有的课堂没有在黑板上留下一个字。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刻意追求感官刺激。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有的教师为了展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置教学内容、目的于不顾,刻意追求感官刺激,把课件制作得花哨耀眼,到处是动感,界面切换也杂音连连。这样的课件,在实际教学中不但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反而分散了学生对文本、课堂的专注。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策略
  自主需要教师引领,灵动来自解读生动,高效源于过程有效。新形式下、新课改中的语文课堂离不开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和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也有一个方法策略问题,不是有了设备,就能效果,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科学整合,才能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培养学生乐学,需要我们创设情境诱思。我们知道,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乐此不疲。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多媒体通过营造情境,能以情激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情绪。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在学生预习感知的前提下,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再伴着轻音乐让学生朗读课文,不但学生兴趣高涨,情感浓,还能让学生思维活跃,快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的美,体验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二)巧设平台质疑,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利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触发学生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如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播放一段视频。通过让学生看录像、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这样巧设质疑,学生通过看、读、议等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三)增大教学容量,搭建拓展平台。语文是个涉及范围广、信息内容丰富、负载学生基本素养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将知识迁移形成能力,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就能增大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拓展语文学习时空,达到知识迁移形成能力目的,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如教学《牧场之国》这课,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田园风光之美后,让学生感悟荷兰人与动物、自然的高度和谐下的美丽,再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联系实际以《我爱家乡》为题作文,把课文里优美词句用于其中。这样既升华了课文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还读写结合,加强了写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在建设自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今天,我们需要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但我们要清醒认识,手段也需要优化、整合,也有度的限制,如何扬长、发挥其作用,为创建灵动高效课堂出力,还需要我们根据内容、学情等方面慎重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胡敏,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网友世界,2014年。
  [3]刘雪霞,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年。
  [4]李志高,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文教资料,2011年。
  • 【发布时间】2016/8/6 14:57:56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