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美好的环境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相反,污蚀的环境只能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环境与人的关系是辨证的、不可分割的。
关键字:班主任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并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虽然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用分数来衡量,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反映出其内心活动。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美好的环境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相反,污蚀的环境只能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环境与人的关系是辨证的、不可分割的。由于社会上的各种环境对人有诱惑和浸蚀作用,而青少年身上往往缺少意志力,如果从小不好好接受品德教育,分辨不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思想没有一定的准则,行动就会容易出问题,进而影响了青少年未来的世界观。
现在很多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致力于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渴望和期盼之中淡化了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人的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冲击下,读书无用与一味以分数高低权衡孩子的优劣仍然是很多家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德育常规教育,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迫在眉睫,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重视德育课、上好德育课
根据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结合学校安排,在每学期初班主任设计相关的德育课程,利用这个机会先进行独立备课,再与其他班主任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把学生的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以及重难点。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上好德育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的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二、班主任要开展多方面的德育教育活动
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其基本规律。因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依序形成和发展提高的,它们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作用。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上德育课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老师必须采取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听报告、看展览、参加社区活动等。使德育课进一步延伸,形式生动活泼,易为学生所接受,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要促进家校联合,开创德育新局面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一定要在家校联合中起到一个纽带作用,首先要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小任务,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是要经常与班主任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克服只谈智、不谈德的错误做法。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教育的要求,掌握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好的榜样和正确的行为示范可以使孩子有形可循,有样可学。
四、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多样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多,班主任老师在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如说服教育适应于提高认识,陶冶教育适于培养品德情感。实际锻炼适于养成品德行为习惯。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和个性也应采用不同教育方式,或鼓励、或批评、或引导,因势利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可考虑以下几种:
1、说服教育。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它是进行思品教育一种生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符合人们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符合小学生好学、爱模仿、积极向上、探索好奇的年龄特点.
3、实际锻炼。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过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要有明确的目的严格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持之以恒,及时予以总结。
4、陶冶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5、指导自我教育。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这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6、品德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学生宏扬优点,克服缺点,激励其不断上进,这一方法就是品德评价。
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充分利用德育主题活动来深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只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德育教育,才能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稳定发展。把德育教育和智育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造就一大健康向上的祖国人才。因此,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关键字:班主任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并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虽然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用分数来衡量,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反映出其内心活动。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美好的环境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相反,污蚀的环境只能影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所以环境与人的关系是辨证的、不可分割的。由于社会上的各种环境对人有诱惑和浸蚀作用,而青少年身上往往缺少意志力,如果从小不好好接受品德教育,分辨不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思想没有一定的准则,行动就会容易出问题,进而影响了青少年未来的世界观。
现在很多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致力于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渴望和期盼之中淡化了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人的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冲击下,读书无用与一味以分数高低权衡孩子的优劣仍然是很多家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德育常规教育,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迫在眉睫,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重视德育课、上好德育课
根据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结合学校安排,在每学期初班主任设计相关的德育课程,利用这个机会先进行独立备课,再与其他班主任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把学生的共性问题和疑问提出来共同研究探讨,这样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以及重难点。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上好德育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的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二、班主任要开展多方面的德育教育活动
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其基本规律。因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是依序形成和发展提高的,它们之间互相独立又相互作用。由于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为基础的,并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光靠上德育课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老师必须采取系列化活动向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听报告、看展览、参加社区活动等。使德育课进一步延伸,形式生动活泼,易为学生所接受,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要促进家校联合,开创德育新局面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子女,学校教育辅以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一定要在家校联合中起到一个纽带作用,首先要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小任务,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及厌恶劳动、怕脏、怕累的生活作风。其次,家长必须与学校配合,特别是要经常与班主任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克服只谈智、不谈德的错误做法。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教育的要求,掌握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好的榜样和正确的行为示范可以使孩子有形可循,有样可学。
四、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多样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多,班主任老师在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如说服教育适应于提高认识,陶冶教育适于培养品德情感。实际锻炼适于养成品德行为习惯。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龄和个性也应采用不同教育方式,或鼓励、或批评、或引导,因势利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可考虑以下几种:
1、说服教育。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它是进行思品教育一种生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符合人们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符合小学生好学、爱模仿、积极向上、探索好奇的年龄特点.
3、实际锻炼。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不过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要有明确的目的严格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持之以恒,及时予以总结。
4、陶冶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5、指导自我教育。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这也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
6、品德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学生宏扬优点,克服缺点,激励其不断上进,这一方法就是品德评价。
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充分利用德育主题活动来深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只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德育教育,才能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稳定发展。把德育教育和智育等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造就一大健康向上的祖国人才。因此,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 【发布时间】2016/8/6 14:56:46
- 【点击频次】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