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创新教育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责任。我们应以教学的创新来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育 实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个体发展之根。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加剧,创新越来越与个体素质有关了。现今,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亟需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语文作为奠基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因此,在语文课堂实践创新教育就是落实这项任务的有效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所以,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一、创新教学观念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实施教学上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课文都是富有生命活力、具有个性色彩的活生生的生活“课文”,它提供给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充分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初中语文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心中要始终怀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又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也便成了可能。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保守唯上唯书,缺乏创新意识,那是决不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法中,教师往往是注射器,而学生却成了接收器,教师“灌”多少是多少,学生“收”多少算多少,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一般来说,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则显得苍白无力。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所谓学习写诗的功夫应下在“诗外”,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也一样,教师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换得教学内容的丰满,其环节是:①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小组探讨等激发学习的兴趣。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③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三、创新处理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要求,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作必要的加工与补充,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就“教材”教“教材”,教学活动难免陷入僵化。在教学中,我倡导“用教材教”,大胆创新,标新立异,科学合理地组织、使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可利用增删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如对《孔乙己》增加一个情节,文章结尾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是结局,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再增加一个尾声,就是在某某地方,见到了孔乙己死了的情节,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支粉笔。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或者投影器、录音机什么的,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长此以往也是不够的。因为投影片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录音机千篇一律的几个声音,时间久了,学生对此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我们的生活,融进我们的课堂,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五、创新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教师的作用当然离不开“传道、授业、解惑。”但如果不注意教学流程的创新,教学流程仅限于课本,就课论课,所有教学环节均由教师一人主宰,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这样的教学当然也无法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因此让单一的教学环节转化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应当从练习、阅读和写作三个环节的创新上下功夫。初中学生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他们习惯于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却很难提高。其实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是有不同答案的。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扎实地贯彻创新教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汪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
[2]孔爱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5年。
[3]陈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育 实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个体发展之根。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加剧,创新越来越与个体素质有关了。现今,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亟需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语文作为奠基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因此,在语文课堂实践创新教育就是落实这项任务的有效方式。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过:“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所以,我们创新教学方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一、创新教学观念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实施教学上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课文都是富有生命活力、具有个性色彩的活生生的生活“课文”,它提供给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充分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初中语文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心中要始终怀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自己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又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也便成了可能。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保守唯上唯书,缺乏创新意识,那是决不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创新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法中,教师往往是注射器,而学生却成了接收器,教师“灌”多少是多少,学生“收”多少算多少,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一般来说,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则显得苍白无力。创新初中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所谓学习写诗的功夫应下在“诗外”,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也一样,教师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以丰富的教学方法换得教学内容的丰满,其环节是:①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小组探讨等激发学习的兴趣。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③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三、创新处理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学内容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要求,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作必要的加工与补充,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就“教材”教“教材”,教学活动难免陷入僵化。在教学中,我倡导“用教材教”,大胆创新,标新立异,科学合理地组织、使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可利用增删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如对《孔乙己》增加一个情节,文章结尾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是结局,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再增加一个尾声,就是在某某地方,见到了孔乙己死了的情节,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支粉笔。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或者投影器、录音机什么的,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长此以往也是不够的。因为投影片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录音机千篇一律的几个声音,时间久了,学生对此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我们的生活,融进我们的课堂,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五、创新教学流程
初中语文教师的作用当然离不开“传道、授业、解惑。”但如果不注意教学流程的创新,教学流程仅限于课本,就课论课,所有教学环节均由教师一人主宰,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这样的教学当然也无法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因此让单一的教学环节转化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应当从练习、阅读和写作三个环节的创新上下功夫。初中学生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他们习惯于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却很难提高。其实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是有不同答案的。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扎实地贯彻创新教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汪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年。
[2]孔爱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5年。
[3]陈勇,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
- 【发布时间】2016/8/6 14:52:29
- 【点击频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