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思想品德教育应运用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我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有效发挥。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达到真正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方式 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的学习方式也层出不穷。自新课标践行之日起,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方法,这三种方法既是教的理念,也是学生学的方法,从教者看,就是教师所采取的教的方法必须服务于学生学的方法,能促进学生开展这三种方式的学习,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是要把这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有效提升。
一、适度放手,引导自主学习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知识和自学能力,我们教师要信任学生,做到适度放手,不要把学生牢牢控制在手心,这样做也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没有让教师“放羊”。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如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居住的周边精神文明建设情况问题,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问题不太困难,但提出合理化建议就有点难了,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即可。但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讲究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①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安全、和谐的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催发动力。②实施趣味化教学,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九年级思品教学中,我选了这样一个材料,目前在北京等某些大城市,学生们可以用电子书上课了,他们看到这则材料很高兴,开始联系自身实际,众说纷纭。③授予自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在知识面前有的放矢,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④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⑤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
二、构建小组,强化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经过几年实践,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已收获了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不仅表现在“组”的物理建构、人员建构、文化建构上,还建立了很多激励机制和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合作学习不应该仅仅理解成狭隘的课上的讨论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在教学中有这么几种倾向:(1)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出现大量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2)合作主题随着,没有合作探究价值,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实效。(3)合作学习次数多,热闹的讨论声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这些都具有片面性,要使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问题适宜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动脑,同时还具有挑战性,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其次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衡量学生是否进行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三、引发思考,促进探究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采用这种教与学的方法,正应满足了学生这种学习需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探究学习的具体方式也很多,如生活化探究、情境化探究、主体性探究、合作化探究。但不论哪种探究方式,我们都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可适用于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例如:教学《唱响自信之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文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纷纷思考、探究,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树立自信?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自信?”等等。然后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充分探究、充分思考、充分活动、充分总结,解决了这些问题。接着帮助学生回忆总结刚才大家在此课学习中所采用的学法——质疑探究解决问题法。最后指导学生将此法运用到其他课文的学习之中,巩固了这一学法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将被更进一步的在课堂中得以运用。但如果运用不够科学,也会适得其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来。但我们坚信,只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精心设计,就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合作、主动探究,必能使初中思品课的展现新常态,让学生获得更好地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志勇,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年。
[2]赵晋皖,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年。
[3]张福信,自主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
[4]王丽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方式 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的学习方式也层出不穷。自新课标践行之日起,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方法,这三种方法既是教的理念,也是学生学的方法,从教者看,就是教师所采取的教的方法必须服务于学生学的方法,能促进学生开展这三种方式的学习,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就是要把这三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运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有效提升。
一、适度放手,引导自主学习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知识和自学能力,我们教师要信任学生,做到适度放手,不要把学生牢牢控制在手心,这样做也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没有让教师“放羊”。自主学习在倡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同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如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居住的周边精神文明建设情况问题,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问题不太困难,但提出合理化建议就有点难了,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即可。但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讲究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①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安全、和谐的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催发动力。②实施趣味化教学,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九年级思品教学中,我选了这样一个材料,目前在北京等某些大城市,学生们可以用电子书上课了,他们看到这则材料很高兴,开始联系自身实际,众说纷纭。③授予自主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在知识面前有的放矢,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④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⑤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
二、构建小组,强化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经过几年实践,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已收获了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不仅表现在“组”的物理建构、人员建构、文化建构上,还建立了很多激励机制和评价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还能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合作学习不应该仅仅理解成狭隘的课上的讨论学习,合作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在教学中有这么几种倾向:(1)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出现大量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2)合作主题随着,没有合作探究价值,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实效。(3)合作学习次数多,热闹的讨论声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这些都具有片面性,要使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问题适宜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动脑,同时还具有挑战性,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其次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衡量学生是否进行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具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三、引发思考,促进探究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采用这种教与学的方法,正应满足了学生这种学习需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探究学习的具体方式也很多,如生活化探究、情境化探究、主体性探究、合作化探究。但不论哪种探究方式,我们都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具有积极的、可适用于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例如:教学《唱响自信之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文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纷纷思考、探究,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树立自信?我们应该怎样树立自信?”等等。然后让学生围绕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指导学生充分探究、充分思考、充分活动、充分总结,解决了这些问题。接着帮助学生回忆总结刚才大家在此课学习中所采用的学法——质疑探究解决问题法。最后指导学生将此法运用到其他课文的学习之中,巩固了这一学法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将被更进一步的在课堂中得以运用。但如果运用不够科学,也会适得其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来。但我们坚信,只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精心设计,就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合作、主动探究,必能使初中思品课的展现新常态,让学生获得更好地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志勇,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年。
[2]赵晋皖,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年。
[3]张福信,自主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
[4]王丽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
- 【发布时间】2016/8/4 17:53:30
- 【点击频次】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