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政治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探寻

 

【作者】 朱朝胜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符合学生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境,不仅具有激趣、煽情和诱思功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情境  创设
  情境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力图将人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的、充满激趣、煽情和诱思作用于一体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和主体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发生情感、心理共鸣,从而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的一系列教学事件。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道德践行能力的教学学科,由于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说教性,更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应用,让多样化的情境作用于课堂,让学生在愉悦体验中获得良好品德的培养教育。
  一、创设活动化情境
  教育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有困难的。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要使学生学得好,关键在于使学生乐意学,使他们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也就是使他们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体会不到学习乐趣,课堂学习沉闷、机械,有较大的负担和压抑,缺乏自主性、参与性和愉快感,课堂学习效率低。而创设活动化情境,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竞争需求,还能培养学生活动能力,更有助于加强学生体验,使其感受到品德教育不再空洞而真实。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联系,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只重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应把课内知识的学习与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世界结合起来,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思考并解决它。”这一要求的落实,必然呼唤生活化教学。实践中也就是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我和诚信交朋友》一课时,我们就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银行的取款机发生了故障,你取100元钱,它吐出了1000元钱,面对这笔大款,你该怎么做?”在讲授“同在蓝天下”该单元时,事先将同学们对待街上的流浪老头情景摄下来,课前播放。这样就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这样真实的生活化平台上,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道德观和实践观,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
  三、创设直观化情境
  传统思想教育,大多是说教宣讲式,抽象的内容加上单一的方式,让学生恹恹欲睡。在倡导直观化教学的今天,特别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电教手段走进课堂后,直观化教学手段得到更有力的硬件支撑。我们知道,多媒体是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综合媒体等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媒体组成,可以存储、传递、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素材。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具有两项重要的教学功能。一方面,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和艺术性特点,可以使用它展现生动的图片、视频和优美的音乐把难以表达的德育转化为具体的、可以耳闻目睹的生动形象,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这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讲授初三“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课时,笔者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讲授内容比较抽象,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乏味。于是,笔者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播放一个视频短片,向同学展现祖国壮丽的河山,灿烂的文化,多样的民族以及改革开放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在激昂的音乐中,同学们融入课堂情境,增强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情操。然后笔者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化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如在初一下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课时,笔者首先播放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一期栏目一位年轻人因冲动而杀人的案例。笔者引导同学们讨论分析案例,让同学们走进法律。当同学们为这位年轻人判刑惋惜时,在讨论过程中让同学们在无形之中意识到法不可违,感受法律的威严。笔者又通过“出谋划策”阶段,让同学们假设在犯罪发生前,这位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让同学们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将犯罪防患于未然。
  四、创设问题化情境
  学起于思。对于现在学生,却需要“教有疑”来引发,而这实现方式就是创设问题化情境。所谓“问题化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创设以问题为核心因素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当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获得新体验的教学方法。在问题情境中,问题为主导,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要为培养学生能力思维服务;情境为补充,为问题服务,它起着烘托情感、铺垫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问题情境不同于简单的发问,而是通过情境的烘托,使问题的提出能与学生的情感有效结合,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状态,使学生愿意克服思维障碍,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因课制宜,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情境创设的功能,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韩金萍,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
  [2]江晓新,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
  [3]郑致珍,试论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
  • 【发布时间】2016/8/4 16:56:40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