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以阅读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作者】 陈 翔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镇裕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以课外阅读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还能以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发展阅读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动平台  阅读习惯  培养
  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展知识面的有效方式,也是发展语文素养,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平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语文课堂承担的阅读教学,按照周课时安排,显然不能在课内完成新课标赋予的3年完成80篇、255万字的阅读量的质与量的要求,只有通过课外去实现。因此,抓好课外阅读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成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外阅读由于缺乏跟踪管理,不能督促学生去阅读。只有靠学生的高度自觉才能完成。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可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习惯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自觉阅读。
  一、开展阅读活动
  语言大师吕叔湘曾经说到:“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初中学生“好竞争”是其天性,而搭建平台就是满足其需求的有效方式,虽然课外阅读在学生课余时间,但课堂没有活动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也不能促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所以,我们要适时开展阅读活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各班配备图书柜,布置“书香角”,校园宣传栏的展板和校刊校报定期出刊,教室后黑板每月一期“书香漫步”,走廊悬挂“名人格言”,校广播台每周定时广播美文欣赏,这样,校园就能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让学生有漫步书海的需求。
  (二)课前三分钟交流。每节课前抽三分钟进行读书交流,学生轮流上台介绍自己的读书收获,可以是个小提示,也可以是个文学小知识。借此来交流读书所得。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对于督促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很好的方法,这一点如果得不到落实,我们很多学生“偷懒”恶习就会滋生,加之初中学生所学科目多,任务重,不加强督促,自觉阅读习惯就难以养成。
  (三)举办“三赛”。所谓“三赛”,就是速读赛、朗诵赛、课本剧表演赛。速读赛,即选用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之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线索及主要内容,并品评出文章的特点。
  (四)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展评读书笔记,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阅读动笔习惯,促进学生自觉阅读,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防止跑马观花。由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被激发,因此各种各样的读书笔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充实。学生在展评读书笔记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二、培养阅读习惯
  叶老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而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其课外阅读架起“习惯的桥梁”,让习惯的内驱力来督促学生去完成。
  (一)多读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到:“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鲁迅也有“读书如蜜蜂酿蜜一样,采过许多花粉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持之以恒,避免一曝十寒。要博览群书,读好书,并从中汲取精神食粮。我们知道,多读是非常考验学生毅力的,如果没有习惯内驱,学生是很难完成阅读任务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活动中一定要注重激趣,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快乐。
  (二)动笔积累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们古人总结的良好读书方法,也是很好的积累习惯。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想的时候往往比较杂乱,比较浮泛;写下来就非有条理不可了,非切切实实不可了,所以读书笔记是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的一个好办法。”在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写提纲,做批注,记下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写出态度和观点。圈画,就是在所读的书上做标记符号。
  (三)培养学生计划阅读的习惯。新课标给我们分段定出了阅读数量的篇目要求,这个分段要求以两年为限,我们要完成为个要求,就必须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因此,计划阅读便是我们课外阅读必须要预设的一种教学内容。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内学习的需要和自己的读书情况,制定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的课外阅读计划,并按计划进行阅读。还可以制作一只倒计时阅读“时钟”,尽量对一天或一段时间规定合适的阅读量,以逐步积累读书经验,提高阅读质量。
  (四)质疑阅读的习惯。学起于思贵有疑,小疑则小疑,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对读书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知道,无疑不动思,没有思维参与就会跑马观花,沉不下去读书,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书要精思,要从无声文字中质疑。而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养成学会质疑,学会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疑难之处要思、精彩之处要思、无疑之处也要思。
  虽然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很多,开展阅读活动无疑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好方法,因为“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徐胜三之语)、“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英国教育家斯宾基之语)。正是这些因素,我们需要把阅读活动开展到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良好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读书文摘,2015年。
  [2]胡艳萍,提高高中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对策[J].成功(教育),2007年。
  [3]邢真,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J].天津新蕾出版社,2007年。
  [4]王和芬,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

  • 【发布时间】2016/8/4 16:45:49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