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联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龙兴菊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联想是学生听说读写都不能缺少的创新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联想,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写作中组织材料、布局谋篇,还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联想  应用
  所谓“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引起其它相关的概念。它和“想象”极易混淆,“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或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联想和想象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运用都很广泛,尤其是联想,其运用的技巧和艺术值得中学生学习和借鉴。广大的语文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课本中联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联想的知识,开发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联想思维能力。
  一、展开联想,巧妙结合
  联想给人以自由的翅膀,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把本来相隔久远、相距甚远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满足文章构思、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需要。初中课本中有许多联想的典范,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描写景物时打破时间的局限,在描绘“春花图”时,由桃花、李花、杏花争芳吐艳,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样的联想既丰富了写景的层次,又开拓了美的境界。
  如果把丰富的联想和巧妙的比喻联结起来融人描写中,就更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和艺术魅力。如《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它在描写雪后山景时写道:“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一联想加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济南冬天雪后的秀美景色。像这样的比喻式联想,这篇课文中还有许多,如“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等。抓住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比喻联想,启发学生广开思路,加强形象化的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课文《春》时着力去挖掘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的比喻联想,让学生的思维在春天绚丽多彩的景色中徜徉,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得到美的陶冶。
  二、借助联想,升华主题
  联想不仅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读者视野,展现美好境界,而且能够帮助作者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和升华。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荔枝蜜》是一篇极富哲理性的散文,作者沿着对蜜蜂的感情的变化这条线索,由物及人,借物抒情,由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的蜜蜂,联想到在田间耕种、不辞劳苦的农民,热情歌颂了“为人类酿造最美的生活”的人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文章的主题由赞美蜜蜂扩展为既赞美蜜蜂,更赞美劳动人民为新生活而忘我劳动的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大大地丰富了文章的主题,提高了文章的文学品位,增强了文章的美学价值。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更加广泛地运用了联想这一艺术手段。作者首先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及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突出黄土高原的“景美”、白杨树的“形美”和“神美”,以此烘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并由此产生联想: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由白杨树的倔强挺立、百折不挠,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由白杨树的枝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联想到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那种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因此丰富的联想使文章富有丰富的内涵,也使文章更富有新意。
  三、运用联想,布局谋篇
  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通过观察眼前的事物,唤起对过去的人或事物的回忆,所谓“睹物思人”就是如此。如文章《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写到“每当我看到它(指衬衫),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作者通过家里珍藏的一件来历不凡的衬衫,回想起这件衬衫的由来,表现了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总理的真挚感情。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全篇文章的构思,都是联想思维在起作用。中学阶段是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高峰时期,联想和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利用教材中那些联想丰富的例子,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怎样运用联想来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对增长学生的写作知识,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四、运用联想,寄情抒怀
  任何事物总是有对立面的,运用事物的对立面作对比联想,可以使截然相反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由美想到丑,由善想到恶,由渺小的事物想到崇高的事物,由悲苦想到幸福,由黑暗想到光明。通过对比联想,对文章的主题起到烘托作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如课文《天上的街市》,作者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市,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秘奇丽的感觉世界。在诗的第三、第四节中,诗人又由天上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以及自由的生活,联想到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大胆创造,描绘了幸福美满的婚姻,自由安详的生活。让学生了解诗中的联想,就能使学生体味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知晓诗人进取的人生追求,并起到教育自我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花季,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敏捷,联想丰富。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课文中丰富多彩的联想语段,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联想的作用和含义,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开创思维和创新精神,为新时期培养出具有创新品质的人才来。
  参考文献:
  [1]粟宁芝,联想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
  [2]张博斋,“联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举隅[J].小学教学研究,1986年。
  [3]范魁武,例谈联想在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 
  • 【发布时间】2016/8/4 16:35:48
  • 【点击频次】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