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守秩序,知礼仪”的文明习惯

 

【作者】 田良芬

【机构】 贵州省沿河县黑水镇竹溪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守秩序,知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最直接的反映。中国历来是世界的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学校应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以弘扬雷锋精神为核心,提倡养成“守秩序,知礼仪”的文明习惯,从而营造规范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让所有小学生都能做一个守秩序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然而,现在学生们在礼仪方面的缺失,与独生子女的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这些家中的“小太阳”来说,他们就是世界的中心。笔者,认为,一所学校应将其放在首位,不做好“守秩序,知礼仪”,奢谈其他。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营造一个“守秩序,知礼仪”的一个良好环境,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但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守秩序,知礼仪”的文明习惯呢?
  一、挖根源,找策略
  学生为何不守秩序,不讲礼仪?学校应该就此现象和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挖掘其中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找到解决的策略,才能让学生做到“守秩序,知礼仪”,营造一个好的风气,好的社会环境,赢得人们的赞誉。据笔者分析,出现不守秩序,不讲礼仪情况,有这样几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家长等对学生的教育不到位,许多时候对其听之任之。二是监管、督促不到位,学生出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处理方式不够好。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轻描淡写。三是不好的风气影响了学生,不能如此。比如学校食堂就餐时,要求师生排队有序,但事实上,还是不能杜绝插队打饭菜的行为。这就是破窗理论在作怪: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反之,亦然。学校应针对这些原因,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并严格实施,方能做好小学生的“守秩序,知礼仪”教育。
  二、抓思想,重德育
  礼仪是一个城市,一个学校,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反映,如果每个市民、学生,都要守秩序,知礼仪,我们的城市、学校就会越来越文明和谐。为此,应该对学校师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抓好其思想教育,重视德育。一所学校,如果不讲秩序,不知礼仪,是很难想象的。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车祸频繁?我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司机不讲秩序。为什么孔融让梨,能够流传至今,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守秩序,知礼仪”的重要吗?做事先做人,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要通过让学生在校学习“守秩序,知礼仪”,走向社会实践“守秩序,知礼仪”这种行为,再带动万户千家传播“守秩序,知礼仪”思想,以小气候,逐步影响大气候,使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道理要给师生讲透,深入人心,从而身体力行,立志做一个“守秩序,知礼仪”的人。学校要利用思品课、班会课、升降旗等,对小学生进行“守秩序,知礼仪”教育。
  三、树新风,强措施
  为了让学校“守秩序,知礼仪”教育取得实效,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强化师生思想教育外,还要注重榜样的力量,要树立“守秩序,知礼仪”的良好风气。同时,要制订一定的奖惩措施。
  1、树新风。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处处“守秩序,知礼仪”。这样言传身教,学生才能做到“守秩序,知礼仪”。形成一个人人“守秩序,知礼仪”的良好局面,具有“守秩序,知礼仪”的育人环境。要开展“守秩序,知礼仪”大评比活动,及时肯定和赞扬。学生一旦在这方面做到好的,也要作为楷模,号召大家学习。要大力宣扬“守秩序,知礼仪”光荣,反之可耻的思想。
  2、强措施。教育不是万能的,必要的手段不可少。要抓好学校“守秩序,知礼仪”教育,让小学生养成“守秩序,知礼仪”的文明习惯,必须精心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实施。把“守秩序,知礼仪”的具体详细内容,让学生知晓,然后严格按照内容全部落实。小学生是他们人生的启蒙阶段,更应该加强这样的教育。因为变坏了,难以转变。教坏了,难以改正。做得好的,一定要鼓励,精神与物质并存,重在精神上的奖励。做的不好,违背其内容的,也要适当进行惩罚,但要重奖轻惩。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守秩序,知礼仪”教育渗透其中,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并能有出色的表现,尝到“守秩序,知礼仪”的甜头。教师要对“守秩序,知礼仪”的小学生,给予高度肯定与评价。而对不“守秩序,知礼仪”的,要严厉批评教育。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给改正的机会。对于其一点点表现,都要积极表扬和奖励。正如韩东英所言:“荣辱如帆,秩序似舵,诚信如桨,和协是灯塔。何不让我们扬起荣辱之帆,操控秩序之舵,挥舞诚信之桨,在和协之灯的引领下,摆渡一生。”
  • 【发布时间】2016/8/4 16:09:46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