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作者】 高 峰 李春霞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第四初级中学 山东省临沭县石门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构建研究性学习方式,就得从课前、课堂、课外三个环节入手,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策略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倡导研究性学习,因为它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力。过去的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完全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呢?我们就从课前、课堂、课外三个环节,浅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构建的一些策略。
  一、课前资源准备流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学习资料。因而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目前已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丰富的语文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一方面包括图书室、网络教室、上课教室、操场等物质方面的资源;另一方面包括学校各年级语文爱好者、各学科教师等人力资源。这些是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重要资源,也是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的最直接途径。
  2、不断开拓社会资源。学生家长是很好的社会资源之一,他们愿意也能够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帮助孩子。另外电视的普及也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化的脉动和变迁,许多电视节目,例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百家讲坛》等,对于初中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社会实践能力的获得,知识与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网络,是现代语文教育的有力助手。因此,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熟悉相关的教育网站,如: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网,初中语文教学网,初中语文在线,网上语文课堂等优秀网站,并利用这些网站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语文同行加强联系,共同合作,交换心得,互通有无,帮助自己更新思想,有助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二、课堂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开好头。但我们常见的新课“导入”或是一律地介绍背景,解释题目,或是放一段音乐,表面上轰轰烈烈、花花哨哨,但与课文毫无关系。因而我们必须优化新课“导入”。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须为整个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服务。
  2、朗读感知。《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朗读感知文本,是研究性学习中阅读的起始环节。通过朗读感知文本,使学生从读中发现问题,体会语言的魅力,形成语文能力。正如古人所说:“书要苦读,不读不得要旨,不读不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经过长期的阅读训练就会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言规则,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揣摩质疑。语文是一个自学性很强的科目,它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的艺术创作,带有多重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质疑探究的时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认识到“尽信书不如无书”,“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用批判的眼光,从自己的视角,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方式,大胆质疑,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体味自己独特的感受。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提出愚公的做法有些愚蠢,“移山不如移房子”。针对学生这种质疑,老师不能一味否定他的说法是错误的,相反要表扬学生这种求异质疑的行为。允许学生质疑,才会发现新的东西。面对这种质疑,老师只有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讨论,重新回到文中的那个时代,那个生产、生活、住居条件,去思考这个问题,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学习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学习愚公这种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课外阅读的流程
  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的等同做课题,写论文,也不可局限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将研究性学习引向课外阅读。分为三个步骤。?
  1、确定阅读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及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好作品,新作品,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天地,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而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拓宽视野,有益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激发阅读兴趣,及时引导鼓励。首先,我推荐学生易学易懂的名家名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样,让学生初步领略到名家名作的风格特色,思想内涵,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鼓励写读书笔记,提倡写互动式评语。很多初读名家名作的同学,把握不住文章的文化内涵,只是摘录自己喜欢的篇章或片段,读书笔记后面的评语极为简短。在笔记的查阅过程中又有同学加上自己的评点。在比较中阅读,在思考中鉴赏,学生赏析作品的文字越来越长,评点的内容越来越出色,读书笔记也越来越厚。既拓宽了文化视野,又提高了自身的文学鉴赏水平。
  实践表明:把研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鉴赏,在鉴赏中创造。只有这样,才会摸索到最好的学习的方法,形成一种研究性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 【发布时间】2016/8/4 16:02:51
  • 【点击频次】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