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化学必修2的概念性知识的教材整合研究

 

【作者】 代秋兰

【机构】 四川省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中化学必修模块2的概念性知识具有主题覆盖面广、教学层次要求较基础、与选修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特点。本文对其教材整合的原则、策略与方式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概念性知识;教材整合
  化学概念是对一类化学事物的概括,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成果。学好化学概念性知识,是解决很多化学难题的关键,也是学好化学学科知识的首要任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模块2中所涉及的化学概念性知识具有基础性、抽象性、层次性、系统性等特点。针对化学概念性知识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化学概念性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实现知识的“螺旋上升”。  
  一、教材整合的原则
  1.以课标要求为依据的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自主整合时,无论是引入新教学素材,还是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都不能偏离新课标的要求。
  2.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整合教材的内容要符合高中生认知的心理特征和当前的认知水平,知识的呈现要采取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同时,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还应坚持因材施教。面对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班级,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方法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教学,在教材深浅和层次上体现一定的差异,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手段实施教材。
  3.内容的合理性原则
  教材的每一节知识都有主题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教材整合要围绕这一主题或主线进行,使得教学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主线更加清晰、明确,教学过程更加顺畅。真正做到教有方向、学有目标。而不能为了整合教材忽视内容的合理性,随意的增加一些知识内容,增大学生的学习任务。
  4.知识的系统性原则
  化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有其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如果能理解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构建对应的知识系统,对总结和归纳已学知识、理解和学习新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整合时,根据教材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整个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教材,在准确把握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建立整体学科知识框架,而不是简单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改变。
  二、教材整合的策略与方式  
  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整合的方法是在领会教材编写的思想和意图的前提下,以教材为话题中心,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有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最有效办法是“激发兴趣”。具体的方法是将教材提供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料巧妙的呈现出来,或者是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的社会热点信息等相联系,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氧化反应,我们可以提出水“生锈”、水果“生锈”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可以把教材中关于水果电池的制造方法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对电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教材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激活学生原有经验的方式
  人类学习的过程是有层次性、阶段性的,是一个从简单的低级学习向复杂的高级学习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也有阶段性,为了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教材知识内容的呈现采有螺旋上升的方式,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构建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对整合教材尤为重要,首先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顾,再提供新材料,引起学生探索和思考。例如学习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将学生初中所学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内容整合起来,帮助学习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性质的递变规律。
  3.问题驱动学习的方式
  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抓住学生学习心向。问题对于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建构、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巧妙的设置问题能抓住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研究的问题上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整合教材,将教材中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形式,让课堂气氛为活跃,学生学习更积极,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原电池的教学时,提问构成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将水果换成硫酸,这样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产生电流吗?
  4.活动探究教学模式的方式
  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倡导使用自主、探究与合作等多种学习模式,改变传统的接受的学习方式,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探究式的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也设置了很多探究活动,以化学实验活动进行探究学习的方式最为常见。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整合教材内容,呈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实验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除此之外,其它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在高中教学活动也较为常见,如:探究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点。
  对教材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教学内容的改变,而是根据新的教学理念、课标要求,根据学习的认知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教育观念的更新,理论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淑华. 谈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郭明慧. 高中化学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策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徐宾. 化学教材有效化处理的依据和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05:36-37.
  • 【发布时间】2016/8/4 16:02:01
  • 【点击频次】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