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新探
【关键词】 ;
【正文】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它还在“写作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反复强调“有创意地表达”这一理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新课标学习,在写作教学中,选择独特的写作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示异样的语言风格,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 写作内容要独特
写作内容,就是学生在写作中 “写什么”的问题。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应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持续实践体验,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一种动植物、一个景物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豆芽生长、邻居穿着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其次,从阅读中吸收。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学生通过有意观察和阅读吸收,同一个话题或同一个命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写作内容。例如,我布置学生写《课间十分钟》时,有的学生写课间的活动,有的学生写观看教室门前的花草树木,有的学生写帮助低年级同学上厕所,在操场一角捉蚂蚁的活动,有的学生写学生之间的交谈……学生所写内容“五花八门”,各有风采,内容独特。
二、表达方式要独特
表达方式是运用写作技法的前提和基础, 许多写作技法包容于表达方式之中; 写作技法又具体地体现着表达方式, 是表达方式的延伸和拓展。 写作技法大多是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派生而来的, 但它比表达方式的内涵更细致和具体。 当然, 并非所有的写作技法都是表达方式的具体化。表达方式包括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不同的文体有着各自常用的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往往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 但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教师要教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不但要在写作的内容上下功夫,而且要在表达的方式上求创新,即在写作的形式上下功夫。如何教学生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个话题或内容呢?首先,教师应通过课文,认真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这些范文中上课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在练中体会,在练中提高。例如,例如学生写校园里的花坛,充分运用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有学生写道:
我们的学校是一座美丽的学校。我们学校操场边上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四季景色迷人:春天来了,草坪上,一朵朵小花绽放出了美丽的笑脸,小草也从地下探出头来,报春使者小燕子也急急忙忙赶来了;夏天,翠绿的葡萄架下,有几位老奶奶坐在那儿乘凉;秋天,葡萄架上结满了一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这一串串葡萄仿佛像一颗颗紫色的珍珠,挂在葡萄架上;冬天到了,冰雪覆盖了小花园,但这时的小花园,仍然非常美丽,雪覆盖在小草上,像给小草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由五彩缤纷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变成了银白色的小路,走在上面,似乎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房子上,树上,葡萄架上也都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就好似刚粉刷了一层白色油漆。我仿佛看到白马王子正牵着漂亮的白雪公主从上面走过。我们几个贪玩的小伙伴在课间偷偷溜出教室,来到小花园中嬉戏。我们高兴的跑着,笑着,追逐着,一个个雪球不时的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小花园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小花园是我们的乐园,这里不仅有我们的欢歌笑语,我们留下更多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学生运用独特的表达形式,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语言风格要独特
风格就是自己独特的东西。而语言风格可谓是语言的味道吧。犹如我们描述班上一个女生,可以用好多种说法:小女生、小姑娘、女同学、小闺女、毛丫头……这么说都是对的,但语气在变化,就是说,语言的风格不同了。教师要要教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既要在写作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式上下功夫,同时要在写作语言上下功夫,做到力求展示学生不同的风格。一般说来,语言风格有平实和华丽之分。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精彩的语言表现在词句的华丽上,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平实的语言也能准确地表达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也能为作文添光增彩,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如同样是写《晨读情景》,通过指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表现自己所选择的内容和形式。
大槐树下,小明同学没有走来走去,他放一本书在地上,一屁股坐在书上,盘腿而读。他时而大声朗读,时而小声吟诵,时而又静静地勾画圈点。下课的铃声响了,他似乎没有听到,还专注地思考着。
晨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碧蓝的天,深绿的树,艳丽的花,自由自在读书的同学;晨读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低沉的蜜蜂声,清脆的鸟鸣声,琅琅的读书声。
第一段文字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语言平实;第二段文字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华丽。两段文字从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显示出了学生自己的风格,实属“有创意地表达”。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创意地表达”我们要求不可过高,只要写作内容合理、表达方式恰当、语言风格独特,我们就认为学生在写作中具有了“有创意地表达”。
总之,语文教师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充分了解学生,不断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未来“鲁迅”、“茅盾”就会在你的摇篮中诞生。
一、 写作内容要独特
写作内容,就是学生在写作中 “写什么”的问题。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应从内容入手。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持续实践体验,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一种动植物、一个景物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豆芽生长、邻居穿着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其次,从阅读中吸收。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学生通过有意观察和阅读吸收,同一个话题或同一个命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写作内容。例如,我布置学生写《课间十分钟》时,有的学生写课间的活动,有的学生写观看教室门前的花草树木,有的学生写帮助低年级同学上厕所,在操场一角捉蚂蚁的活动,有的学生写学生之间的交谈……学生所写内容“五花八门”,各有风采,内容独特。
二、表达方式要独特
表达方式是运用写作技法的前提和基础, 许多写作技法包容于表达方式之中; 写作技法又具体地体现着表达方式, 是表达方式的延伸和拓展。 写作技法大多是从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派生而来的, 但它比表达方式的内涵更细致和具体。 当然, 并非所有的写作技法都是表达方式的具体化。表达方式包括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不同的文体有着各自常用的表达方式。 一篇文章往往以一种表达方法为主, 但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教师要教学生“有创意地表达”,不但要在写作的内容上下功夫,而且要在表达的方式上求创新,即在写作的形式上下功夫。如何教学生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个话题或内容呢?首先,教师应通过课文,认真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这些范文中上课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在练中体会,在练中提高。例如,例如学生写校园里的花坛,充分运用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有学生写道:
我们的学校是一座美丽的学校。我们学校操场边上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四季景色迷人:春天来了,草坪上,一朵朵小花绽放出了美丽的笑脸,小草也从地下探出头来,报春使者小燕子也急急忙忙赶来了;夏天,翠绿的葡萄架下,有几位老奶奶坐在那儿乘凉;秋天,葡萄架上结满了一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这一串串葡萄仿佛像一颗颗紫色的珍珠,挂在葡萄架上;冬天到了,冰雪覆盖了小花园,但这时的小花园,仍然非常美丽,雪覆盖在小草上,像给小草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由五彩缤纷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变成了银白色的小路,走在上面,似乎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房子上,树上,葡萄架上也都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就好似刚粉刷了一层白色油漆。我仿佛看到白马王子正牵着漂亮的白雪公主从上面走过。我们几个贪玩的小伙伴在课间偷偷溜出教室,来到小花园中嬉戏。我们高兴的跑着,笑着,追逐着,一个个雪球不时的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小花园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小花园是我们的乐园,这里不仅有我们的欢歌笑语,我们留下更多的是朗朗的读书声。
学生运用独特的表达形式,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语言风格要独特
风格就是自己独特的东西。而语言风格可谓是语言的味道吧。犹如我们描述班上一个女生,可以用好多种说法:小女生、小姑娘、女同学、小闺女、毛丫头……这么说都是对的,但语气在变化,就是说,语言的风格不同了。教师要要教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既要在写作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式上下功夫,同时要在写作语言上下功夫,做到力求展示学生不同的风格。一般说来,语言风格有平实和华丽之分。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精彩的语言表现在词句的华丽上,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平实的语言也能准确地表达客观事物和主观感受,也能为作文添光增彩,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如同样是写《晨读情景》,通过指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表现自己所选择的内容和形式。
大槐树下,小明同学没有走来走去,他放一本书在地上,一屁股坐在书上,盘腿而读。他时而大声朗读,时而小声吟诵,时而又静静地勾画圈点。下课的铃声响了,他似乎没有听到,还专注地思考着。
晨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碧蓝的天,深绿的树,艳丽的花,自由自在读书的同学;晨读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低沉的蜜蜂声,清脆的鸟鸣声,琅琅的读书声。
第一段文字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语言平实;第二段文字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语言华丽。两段文字从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显示出了学生自己的风格,实属“有创意地表达”。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创意地表达”我们要求不可过高,只要写作内容合理、表达方式恰当、语言风格独特,我们就认为学生在写作中具有了“有创意地表达”。
总之,语文教师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充分了解学生,不断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未来“鲁迅”、“茅盾”就会在你的摇篮中诞生。
- 【发布时间】2016/7/6 17:11:17
- 【点击频次】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