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程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学案的编制与应用
【关键词】 ;
【正文】什么是学案?
键入百度搜索:“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笔者个人认为,“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既可以用于指导学生预习,带着问题有备而来;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更可以用于学生课后复习,成为学生系统的学习资料。
一.学案的编制
基于高中英语的学科特点,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学中的学案编制应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的原则,具体说来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和课时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以整个Module为单位,根据该模块教学内容和目标,明确该模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同时计划出该模块所需要的大致课时;另一方面,就是在整体化原则的基础上,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如“重点单词、短语”,“长句、难句分析”,“语法知识讲解(基础训练)和拓展延伸(主要是高考题)”,“Listening, Speaking, Function 和Everyday English”,阅读(朗读,默读,速读,查读,跳读,详读,略读)等,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只有把握整体格局,才能真正做到设计的学案与上课的节奏同步。
2、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学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如Vocabulary部分,可以用学习、回顾和拓展的方法,提供大量的真实语言运用情景让学生体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采用中英互译、词汇填空等方式来操练,让学生掌握词汇和短语的用法;Language points部分,用发现、归纳和模仿操练的方法,采用中英互译、选词填空等方式操练,让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掌握重要语言点的用法;Listening部分通过材料原文呈现,挖空本模块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在听力练习的同时,实现听力能力提高和语法、词汇知识的巩固。
3、分层教学和学法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体现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到能力运用逐步加深,首先应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需要,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提高参与的能力和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释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学案的应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全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然而我们见到有了学案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各手持一份学案,有些教师以学案代替教案,课本都不用,一味机械地公布答案,学生盲目地订正答案,真正是拿着学案“满堂灌”。事实上,学案的应用(也称之为学案导学)要充分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思想,它的应用应该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可以应用以下方式:
1、归纳式:在重点词汇、短语教学方面,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水平,如前缀、后缀、词根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学案的指导下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根据要求归纳写出对应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最后根据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还养成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依靠集体智慧丰富和开拓了视野。
2、演绎式:在写作教学方面,充分利用好英语周报资源,每个Module都配套有相应的案例呈现,它包括审题定调、确定主题内容、审定篇章结构、相关词汇短语、常用表达、范文赏析等方面,内容务实而全面,根据这部分的学案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该类话题和题材作文的表达套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相对理想的短文就容易得多,甚至游刃有余。从而让学生在实践的演绎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通过近两年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我们年级的老师和学生都觉得课堂的容量大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却小了;老师讲解的时间少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却高了;老师要求学生问问题的次数少了,学生主动问问题的次数多了。很多学生都初步实现了“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但也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学案编制必须超前教学进度,我们年级已基本实现从学案编制青黄不接到开学之初编好整本书的学案;二是学案编制资料的管理,我们也逐步摸索出由单个小活页变成成书成册的思路;三是“教”无止境,在使用过程中仍发现使用有些不便或对学生学情预测不够,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完善,这些我们全年级英语教师都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汇总出来,以备下次编制和使用。
键入百度搜索:“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笔者个人认为,“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既可以用于指导学生预习,带着问题有备而来;也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减少学生记笔记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更可以用于学生课后复习,成为学生系统的学习资料。
一.学案的编制
基于高中英语的学科特点,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学中的学案编制应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的原则,具体说来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和课时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以整个Module为单位,根据该模块教学内容和目标,明确该模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同时计划出该模块所需要的大致课时;另一方面,就是在整体化原则的基础上,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如“重点单词、短语”,“长句、难句分析”,“语法知识讲解(基础训练)和拓展延伸(主要是高考题)”,“Listening, Speaking, Function 和Everyday English”,阅读(朗读,默读,速读,查读,跳读,详读,略读)等,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只有把握整体格局,才能真正做到设计的学案与上课的节奏同步。
2、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学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如Vocabulary部分,可以用学习、回顾和拓展的方法,提供大量的真实语言运用情景让学生体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采用中英互译、词汇填空等方式来操练,让学生掌握词汇和短语的用法;Language points部分,用发现、归纳和模仿操练的方法,采用中英互译、选词填空等方式操练,让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掌握重要语言点的用法;Listening部分通过材料原文呈现,挖空本模块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在听力练习的同时,实现听力能力提高和语法、词汇知识的巩固。
3、分层教学和学法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在编写学案的过程中,要体现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到能力运用逐步加深,首先应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需要,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提高参与的能力和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释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学案的应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全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然而我们见到有了学案的课堂,教师和学生各手持一份学案,有些教师以学案代替教案,课本都不用,一味机械地公布答案,学生盲目地订正答案,真正是拿着学案“满堂灌”。事实上,学案的应用(也称之为学案导学)要充分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思想,它的应用应该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可以应用以下方式:
1、归纳式:在重点词汇、短语教学方面,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水平,如前缀、后缀、词根等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学案的指导下初步形成自己的认识,根据要求归纳写出对应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最后根据练习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还养成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依靠集体智慧丰富和开拓了视野。
2、演绎式:在写作教学方面,充分利用好英语周报资源,每个Module都配套有相应的案例呈现,它包括审题定调、确定主题内容、审定篇章结构、相关词汇短语、常用表达、范文赏析等方面,内容务实而全面,根据这部分的学案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该类话题和题材作文的表达套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相对理想的短文就容易得多,甚至游刃有余。从而让学生在实践的演绎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通过近两年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我们年级的老师和学生都觉得课堂的容量大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却小了;老师讲解的时间少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却高了;老师要求学生问问题的次数少了,学生主动问问题的次数多了。很多学生都初步实现了“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但也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学案编制必须超前教学进度,我们年级已基本实现从学案编制青黄不接到开学之初编好整本书的学案;二是学案编制资料的管理,我们也逐步摸索出由单个小活页变成成书成册的思路;三是“教”无止境,在使用过程中仍发现使用有些不便或对学生学情预测不够,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完善,这些我们全年级英语教师都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汇总出来,以备下次编制和使用。
- 【发布时间】2016/7/6 17:06:55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