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项目式学习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设计的一般过程“纸箱变身便携式小凳”为例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提出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同学们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形成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动过程。项目式学习的本质、实施方法与新课程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理念不谋而合,创设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的途径,有助于提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通用技术;应用;案例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中提倡通过技术设计、 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事实上,基于通用技术目前未列入江苏省会考及高考科目的形势,我校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陈旧、课时开设不足、师资紧缺等问题;二是教学方法上基本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对于通用技术课程中的设计与操作更是甚少涉及。笔者工作至今三年有余,经过不过摸索发现以项目式学习模式开展技术设计活动教学能够改善上述问题。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随着“教学做合一”、“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以活动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现代教育模式。
学术界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融合课程内含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项目载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和习得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习的四个相关维度来看,其本质特征包括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的如何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式学习的本质特征[1]
项目式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2] 如图2所示。内容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根据兴趣和需要提出学习目的或解决的问题。为了求解问题,学习者转换角色参与学习,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材料问题、工作任务分配、实施步骤等,积累实践经验,为适应未来工作做准备。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探究学习的环境,包括物质实体环境或者信息技术形成的虚拟环境。在情境中,学生要与他人分享学习经历,开发自己的社会交往沟通技能,提高合作和学习能力,最终促进概念理解,并产生丰富的学习成果,为终身学习受益。
目前,由于地域、学科的差异性,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学科应用实施过程相关研究略有不同。孔凡士等学者认为项目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项目背景 —项目任务 —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项目评价”六个环节。[3]钟志贤、刘景福等人认为项目学习的流程模式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基本步骤。[4]笔者基于众多学者关于项目式学习执行步骤的核心要素,结合通用技术学科理念和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特征,将项目式学习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一般实施流程进行了直观、细化的梳理,如图3所示。以“完成一项创作”、“设计一件产品”来承载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实现相关技术知识的自主建构,切实提高了通用技术课程技术实践活动的有效性。[5]
二、项目式学习在“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一)准备
从内容结构纵向看,《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是学习技术设计的基础,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6]设计的一般过程在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更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需要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技术设计无处不在,人人可参与设计,但是在学生没有习得相关工具使用技能的情况下任务的难度安排不应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后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设计课题不必复杂,但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完成设计。因此笔者主要依托教材案例与课后练习题选择了材料易取、工具操作简便、可行性较高的项目载体——纸箱变身便携式小凳。
在正确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设计理念,减轻教师的辅导强度,同时反映学生设计的思维进程,并作为教师获得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依据,笔者借鉴凤凰教育网通用技术论坛里孟志远老师设计的学生实践项目《牛奶箱变身便携式板凳》[7]教学经验设计了项目学习报告单。如表1所示。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项目设计要求、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分别从从思维方法、态度角度与技术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角度制定了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标准。如表3、表4所示。
表1 纸箱变身便携小凳项目学习报告单
(二) 实施
表2 项目式学习在“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三)评价
评价是教师检验和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从思维方法和态度角度评估学生学习过程,总结性评价主要从最后生成的作品质量角度评价最终的学习结果。
表3 某班级项目学习报告单等级评价统计表(形成性评价)
表4 某班级项目学习报告单等级评价统计表(总结性评价)
当然,由于受课时、设备、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开展纸箱变身便携式小凳项目式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师初始主导了项目主题的确定,学生并不能充分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只能着重体验部分环节,如,方案的构思与呈现、模型的制作与测试,易让学生陷入技术设计课就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误区。
三、对项目式学习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1、选择高效项目载体是关键
从学习效果角度出发,选择高效项目载体极为关键,高效项目载体应该具备三点条件。⑴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学生的兴趣需求调查,载体选择既要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又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⑵ 趣味性与知识习得并重。项目主题的选择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认同,同时,有利于知识点的融合,能够融合某一章节、几个章节甚至所有章节的知识点,起通达上下、融会贯通的作用。[8]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⑶ 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既要考虑理论设计与方案物化的可行性,又要考虑教学课时、学生精力、学生基础的差异、学校的硬件设施、可用资源等的有限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工具和材料,有条件自行制作与测试,得到明确的实践结果。
2、教师个人要重视专业化成长
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节外生枝”,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来推动各个环节实施,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与技能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事实上,目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背景复杂多样,很少科班出生。因此,开展项目式学习模式教学,教师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学习、储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结合个人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服务于教与学,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实践证明,项目式学习围绕一条知识主线,重视项目实践过程,促进基本技能的提升,实现了通用技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知识、技能、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佳怡.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模式与策略研究 [J].今日教育,2016,(04):47-49.
[2] 刘景福 .钟志贤 . 基于项目的学习 (PBL) 模式研究 [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3] 黄明燕.赵建华. 项目学习研究综述——基于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02):90-98
[4]刘景福 .钟志贤 .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5] 丛敏.段青.章盛智.基于项目实践活动的新型通用技术课堂—以福州八中别墅模型设计与制作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4(9):13-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6-83
[7 ]孟志远.牛奶箱制作便携式小凳之展示与评价[Z].凤凰教育网,http://gztyjs.fhedu.cn
[8] 陈伟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新模式:项目融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9):78-83
作者简介:黄小娟,1988-01,女,江苏.兴化 通用技术教师,单 位:泰州市第二中学,学 历: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单位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鼓楼路58号泰州市第二中学通用技术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通用技术;应用;案例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中提倡通过技术设计、 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事实上,基于通用技术目前未列入江苏省会考及高考科目的形势,我校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陈旧、课时开设不足、师资紧缺等问题;二是教学方法上基本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对于通用技术课程中的设计与操作更是甚少涉及。笔者工作至今三年有余,经过不过摸索发现以项目式学习模式开展技术设计活动教学能够改善上述问题。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随着“教学做合一”、“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以活动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现代教育模式。
学术界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融合课程内含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设计项目载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和习得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习的四个相关维度来看,其本质特征包括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的如何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式学习的本质特征[1]
项目式学习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2] 如图2所示。内容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根据兴趣和需要提出学习目的或解决的问题。为了求解问题,学习者转换角色参与学习,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材料问题、工作任务分配、实施步骤等,积累实践经验,为适应未来工作做准备。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教师为学习者提供探究学习的环境,包括物质实体环境或者信息技术形成的虚拟环境。在情境中,学生要与他人分享学习经历,开发自己的社会交往沟通技能,提高合作和学习能力,最终促进概念理解,并产生丰富的学习成果,为终身学习受益。
目前,由于地域、学科的差异性,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学科应用实施过程相关研究略有不同。孔凡士等学者认为项目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项目背景 —项目任务 —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项目评价”六个环节。[3]钟志贤、刘景福等人认为项目学习的流程模式分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等六个基本步骤。[4]笔者基于众多学者关于项目式学习执行步骤的核心要素,结合通用技术学科理念和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特征,将项目式学习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一般实施流程进行了直观、细化的梳理,如图3所示。以“完成一项创作”、“设计一件产品”来承载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实现相关技术知识的自主建构,切实提高了通用技术课程技术实践活动的有效性。[5]
二、项目式学习在“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
(一)准备
从内容结构纵向看,《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是学习技术设计的基础,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6]设计的一般过程在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更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需要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技术设计无处不在,人人可参与设计,但是在学生没有习得相关工具使用技能的情况下任务的难度安排不应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后续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所以设计课题不必复杂,但一定要让学生能够完成设计。因此笔者主要依托教材案例与课后练习题选择了材料易取、工具操作简便、可行性较高的项目载体——纸箱变身便携式小凳。
在正确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设计理念,减轻教师的辅导强度,同时反映学生设计的思维进程,并作为教师获得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依据,笔者借鉴凤凰教育网通用技术论坛里孟志远老师设计的学生实践项目《牛奶箱变身便携式板凳》[7]教学经验设计了项目学习报告单。如表1所示。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项目设计要求、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分别从从思维方法、态度角度与技术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角度制定了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标准。如表3、表4所示。
表1 纸箱变身便携小凳项目学习报告单
(二) 实施
表2 项目式学习在“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三)评价
评价是教师检验和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从思维方法和态度角度评估学生学习过程,总结性评价主要从最后生成的作品质量角度评价最终的学习结果。
表3 某班级项目学习报告单等级评价统计表(形成性评价)
表4 某班级项目学习报告单等级评价统计表(总结性评价)
当然,由于受课时、设备、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开展纸箱变身便携式小凳项目式学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师初始主导了项目主题的确定,学生并不能充分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只能着重体验部分环节,如,方案的构思与呈现、模型的制作与测试,易让学生陷入技术设计课就是简单的手工制作误区。
三、对项目式学习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1、选择高效项目载体是关键
从学习效果角度出发,选择高效项目载体极为关键,高效项目载体应该具备三点条件。⑴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学生的兴趣需求调查,载体选择既要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又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⑵ 趣味性与知识习得并重。项目主题的选择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认同,同时,有利于知识点的融合,能够融合某一章节、几个章节甚至所有章节的知识点,起通达上下、融会贯通的作用。[8]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⑶ 具有可行性和易操作性。既要考虑理论设计与方案物化的可行性,又要考虑教学课时、学生精力、学生基础的差异、学校的硬件设施、可用资源等的有限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工具和材料,有条件自行制作与测试,得到明确的实践结果。
2、教师个人要重视专业化成长
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节外生枝”,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来推动各个环节实施,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与技能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处理。事实上,目前通用技术教师专业背景复杂多样,很少科班出生。因此,开展项目式学习模式教学,教师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学习、储备多学科专业知识,结合个人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项目载体服务于教与学,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实践证明,项目式学习围绕一条知识主线,重视项目实践过程,促进基本技能的提升,实现了通用技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知识、技能、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佳怡.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模式与策略研究 [J].今日教育,2016,(04):47-49.
[2] 刘景福 .钟志贤 . 基于项目的学习 (PBL) 模式研究 [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3] 黄明燕.赵建华. 项目学习研究综述——基于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02):90-98
[4]刘景福 .钟志贤 . 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
[5] 丛敏.段青.章盛智.基于项目实践活动的新型通用技术课堂—以福州八中别墅模型设计与制作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4(9):13-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6-83
[7 ]孟志远.牛奶箱制作便携式小凳之展示与评价[Z].凤凰教育网,http://gztyjs.fhedu.cn
[8] 陈伟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新模式:项目融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9):78-83
作者简介:黄小娟,1988-01,女,江苏.兴化 通用技术教师,单 位:泰州市第二中学,学 历: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单位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鼓楼路58号泰州市第二中学通用技术组.
- 【发布时间】2016/7/6 17:04:38
- 【点击频次】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