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作者】 王国进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道坪高坪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提起作文,学生就发愁、焦急、惶恐。这种情况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所造成的。为了攻克这种心理障碍,我认为: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的冲动,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活动之中,才能激情满怀地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作文富有生命活力。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 激发写作兴趣
  1、榜样引路,激趣仿写
  所谓榜样,就是教师的“下水”和学生的“优作”。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叫学生作文自己应先“下水”,将文章中的丰富词汇、精彩的篇章感染学生,陶冶学生,使学生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作文,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半下水”来激了学生兴趣,训练学生的习作,看谁把老师的半篇文章续写得完整、和谐,展开评比活动,由于学生自我表现出欲望强烈,自己能帮老师完成作业个个情绪高昂,跃跃欲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每次产生的“优作”,及时请他们在班上朗读,或在黑板上登载供学习参考,让他们在榜样的引导下,更上一层楼。
  2、加强阅读指导
  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用功记下文章主要内容,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还要写下读后感。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 创设情境,精巧灵活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一种手段,创设的情境要精心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写作的冲动。       
   (一)创设情境要精
   1、特定情境。为表现某一特定的中心和主题,可以让学生想象出符合这一要求的生活情节或场景。例如,你的邻居张大娘是个老少都夸的热心人,能否设计一个具体的生活情节来介绍她吗?
  2、对比情境。即把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环境结果想象出来,加以对比。如,下课时,张红正在玩耍,黎明过来郑重其事的给了她三张不同的纸,她看到后有什么反映?
  3、连续情境。即设计一系列前后联系的情境,要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习作。
  (1)你父亲外出打工三年未回,别人的父母已回你会想些什么?
   (2)你正要写信时,他回来了,这时的场景是什么?
  (3)你们刚见面,警察把你爸爸带走了,你会想些什么?
  这样的训练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要巧
   1、改变人物的活动环境。文章中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个性。如果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这些人物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如小音乐家杨科来到我们身边,他将有什么样的命运呢?请写出来。
         2、改变故事情节。情节是为表现作者的主观意识展开的,如果改变文章的某一情节,故事将会随之变化。如和氏壁并没有完璧归赵,故事情节又将怎样发展呢?
         3、改变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物的行为,并因此而使故事产生不同的结果。如,蔺相如倘若不顾全大局,廉颇斤斤计较,故事结果会怎样?
       (三)创设情境要灵
  1、根据词语编故事。即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一组词语为线索编写故事,这样便于学生凭借词语扩散思维。
  2、根据词句编故事。教师让每个学生在三张纸条上各写一个短语。第一张写“谁”,第二张写“干什么”,第三张写“为什么”,然后把每个同学写的纸条分类放入三个箱子,并把这些纸条搅乱,并让每个同学分别从每个箱子中拿出一张纸条,拼合起来后成为整个句子,学生可用此编故事。
  3、根据笑话、小幽默编故事。教师可先说一个笑话,在让学生就此编故事。 
  (四) 创设情境要活
   1、看电视,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的卡通片是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师可以把他们录制下来,消声后,让学生设计他们的语言,再和原声进行比较。
  2、看玩具,学生都很喜欢玩具,他们的想象往往是由玩具的刺激而引起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行描述。
  3、看图画,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是一种瞬间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图画的内容进行猜想。
  三、 引导观察,丰富素材
  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的主要渠道,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进行归类整理,通过集中归类整理素材库,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识结构,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组织学生定期进行交流,要强化训练对生活原型的认识,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参与互评,取长补短
  评改应趁热打铁,学生刚完成一篇习作,兴趣正浓,记忆犹新,求知欲望甚强,这时教师立刻组织学生参加互评,习作效果会更佳,其次,进行面批,在面批中,同学之间能互相交流意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互评,还可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形成勤奋向上、互帮互学的良好风气。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阅读的指导,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阅读是理解,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表达,又得益于阅读,两者密不可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写作素材,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从而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 【发布时间】2016/5/5 9:38:37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