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政治课堂语言的规范及优化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它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等,作为一种媒介,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对政治教师来说,需从以下方面来规范并优化教学语言。
关键词:流畅生动;逻辑性;准确无误
一、语言必须要流畅生动
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所以,教师语言的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获得新知。
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语言大忌。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
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
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
第四,精心备课,将教材和所要讲的内容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另外政治课的教学语言要生动,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高声音、慢节奏,既提起学生的注意又能给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可以加快声音的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点时,要及时抓住有利时机,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第三,幽默。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二、阐述观点要清晰,富于逻辑性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
第一,清晰准确地表述不同层次的概念、原理。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清晰准确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教学中应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障碍,而需要重新讲述。
三、课堂讲授要准确无误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要准确表述。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材料数据要准确运用。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发布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到的。
第三,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实际。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政治教师必须在课堂语言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清晰准确并富有逻辑性,才会收到“言之有新”“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
关键词:流畅生动;逻辑性;准确无误
一、语言必须要流畅生动
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所以,教师语言的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获得新知。
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语言大忌。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
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
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
第四,精心备课,将教材和所要讲的内容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另外政治课的教学语言要生动,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高声音、慢节奏,既提起学生的注意又能给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可以加快声音的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点时,要及时抓住有利时机,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第三,幽默。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二、阐述观点要清晰,富于逻辑性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
第一,清晰准确地表述不同层次的概念、原理。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清晰准确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教学中应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障碍,而需要重新讲述。
三、课堂讲授要准确无误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要准确表述。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材料数据要准确运用。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发布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到的。
第三,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实际。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政治教师必须在课堂语言上多下工夫,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清晰准确并富有逻辑性,才会收到“言之有新”“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
- 【发布时间】2016/5/5 9:35:58
- 【点击频次】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