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怎样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
【关键词】 ;
【正文】美术是情感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鲜明的美术形象会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能产生巨大的行为能量。因此,美术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方式。
美术课既不是思想品德课也不是政治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受到启迪,领悟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美术课应当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我以探索性教学为主,努力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 、挖掘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在这一点上我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找准教材中育人的“渗透”点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老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于显性教材。例如《飞天畅想》这节课以少年儿童比较喜欢的宇宙科幻为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类似这样的教材德育点都是显性的。还有些教材其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具有潜在性,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发掘和理解。如:《小蜗牛慢慢爬》一课,目标要求了解蜗牛的特征,想象表现蜗牛爬行时的情景。我在教学此课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可见,教育点不仅在教材表面,还在于教师的细心挖掘和巧妙利用。
其次要把握好育人渗透“时机”
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施教者还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的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再以《飞天畅想》为例,本课,选用一张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照片。杨利伟已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英雄,使中国进入太空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激励儿童热爱科学,成为未来航空航天事业的设计者。
再次是掌握好育人渗透之“度”
如果说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时间、怎样“突破”的问题。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两不误,还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渗透点与时机的关系。既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我们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应当合理分配学科知识教学与育人活动的时间安排。在讲授学科知识时,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美育和德育同时得到升华。
教学中使用教材如何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确实至关重要。选准“渗透点”是渗透的“重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是渗透的“难点”,掌握好渗透的“尺度”则是渗透的“关键”。
二 关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的重点在美术课堂的教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教育,不但能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让德育之花开在孩子们的心间。
我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德育渗透:
在导入环节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组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及勇于展示自我,对自己精益求精的品质习惯。
(2)在集体创作中,顺其自然地渗透德育。
集体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儿童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会得到大大的激发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会因创作的成功而增加集体荣誉感。这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
在《动漫亮相》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了卡通朋友米老鼠,由米老鼠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卡通王国,认识了许多卡通人物,并通过各种卡通人物与原形的比较掌握了卡通形象的特点。整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帮助米老鼠完成心愿的情境之中,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在课堂评价中,通过展示促使学生的品德升华。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从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对作品的评价两方面入手,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求克服弱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例如在《可爱的班集体》这一课中,通过对学生完成作品的综合评价,恰如其分地融入集体教育和团结互助的教育,强调只有我们每个同学都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我们的班集体才会越来越可爱。
三 关注自身成长,加强德育修养。
1明确提升美术学科育人素质的目标是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育德育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下转第71页)
(上接第62页)
2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措施。
(1)强调情感教育,加强德育渗透。
教师的健康人格作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如在学习《田野的色彩》时,美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季节的田野的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先从热爱家乡做起。使得德育渗透不浮在表层,达到了预期目的。
(2)在细节中体现德育。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人都拜读过,德育渗透也同样如此。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上有规矩地回答问题,到作业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在细上下功夫,要高处着眼渗透德育教育。
(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美术学科渗透德育中也要重视“润”,只有“润物无声”才能达到教育无痕的效果,这也是德育渗透中较有难度的一点,他需要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准确把握学生,恰当地找到文道的结合点,使之达到润的效果。
总结:
德育渗透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几个学期就能解决的,他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实践、研究、总结,更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只要每个教师都能重视和自觉去做,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就无庸言。
美术课既不是思想品德课也不是政治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受到启迪,领悟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美术课应当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我以探索性教学为主,努力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 、挖掘教材内涵,提炼德育因素。
在这一点上我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找准教材中育人的“渗透”点
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老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于显性教材。例如《飞天畅想》这节课以少年儿童比较喜欢的宇宙科幻为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进行绘画创作,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类似这样的教材德育点都是显性的。还有些教材其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具有潜在性,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发掘和理解。如:《小蜗牛慢慢爬》一课,目标要求了解蜗牛的特征,想象表现蜗牛爬行时的情景。我在教学此课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可见,教育点不仅在教材表面,还在于教师的细心挖掘和巧妙利用。
其次要把握好育人渗透“时机”
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施教者还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的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再以《飞天畅想》为例,本课,选用一张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照片。杨利伟已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英雄,使中国进入太空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激励儿童热爱科学,成为未来航空航天事业的设计者。
再次是掌握好育人渗透之“度”
如果说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时间、怎样“突破”的问题。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两不误,还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渗透点与时机的关系。既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我们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应当合理分配学科知识教学与育人活动的时间安排。在讲授学科知识时,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美育和德育同时得到升华。
教学中使用教材如何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确实至关重要。选准“渗透点”是渗透的“重点”,把握好渗透“时机”是渗透的“难点”,掌握好渗透的“尺度”则是渗透的“关键”。
二 关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的重点在美术课堂的教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教育,不但能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让德育之花开在孩子们的心间。
我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德育渗透:
在导入环节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组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在游戏教学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化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坚毅的性格及勇于展示自我,对自己精益求精的品质习惯。
(2)在集体创作中,顺其自然地渗透德育。
集体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儿童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会得到大大的激发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会因创作的成功而增加集体荣誉感。这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
在《动漫亮相》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了卡通朋友米老鼠,由米老鼠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卡通王国,认识了许多卡通人物,并通过各种卡通人物与原形的比较掌握了卡通形象的特点。整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帮助米老鼠完成心愿的情境之中,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在课堂评价中,通过展示促使学生的品德升华。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从学生的活动表现和对作品的评价两方面入手,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认知水平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不管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求克服弱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例如在《可爱的班集体》这一课中,通过对学生完成作品的综合评价,恰如其分地融入集体教育和团结互助的教育,强调只有我们每个同学都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我们的班集体才会越来越可爱。
三 关注自身成长,加强德育修养。
1明确提升美术学科育人素质的目标是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育德育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下转第71页)
(上接第62页)
2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措施。
(1)强调情感教育,加强德育渗透。
教师的健康人格作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如在学习《田野的色彩》时,美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季节的田野的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先从热爱家乡做起。使得德育渗透不浮在表层,达到了预期目的。
(2)在细节中体现德育。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人都拜读过,德育渗透也同样如此。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上有规矩地回答问题,到作业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在细上下功夫,要高处着眼渗透德育教育。
(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美术学科渗透德育中也要重视“润”,只有“润物无声”才能达到教育无痕的效果,这也是德育渗透中较有难度的一点,他需要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准确把握学生,恰当地找到文道的结合点,使之达到润的效果。
总结:
德育渗透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是几个学期就能解决的,他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实践、研究、总结,更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只要每个教师都能重视和自觉去做,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就无庸言。
- 【发布时间】2016/5/5 9:26:34
- 【点击频次】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