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加强中、高年级学生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作者】 罗连玉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抱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经过了几年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一旦到了中、高年级能得满分的比较少,而且在平时的数学作业中正确率不高,通过仔细分析我发现,不是学生不会做题,错误出现在计算上,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正确率低、计算速度慢、计算方法不够优化等现象,这与学生目前的口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对中、高年级学生加强口算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计算能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坚持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口算训练中,更应该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首先让学生认识口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想学,想做。其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准确、熟练口算带来的好处。如在计算数不大而步骤多的计算时,学生畏惧繁琐而数量众多的计算,这时就可时刻提示学生在计算中,先观察式子,再计算,能口算的用口算,快捷而准确。如在计算25×18×2+25×9×2+18×9×2,计算25×18×2时,先算25×2=50再算50×18=900,同理25×2×9=50×9=450,学生感受到口算的好处,乐于学、乐于做,并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再次,教师自己要对口算训练始终充满激情,并创造积极的口算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训练在积极活跃的口算氛围中进行。
  二、坚持培养学生口算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口算习惯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口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我坚持做到每天让学生练一练:每节数学课前都有两分钟的预备铃,这两分钟就是一个很有利的练习时间,学生在这两分钟内自觉完成口算卡上一列口算题,这些口算题都和学习内容同步,有极强的针对性,然后组织学生及时校对,相互批阅。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使学生在平日的计算中做到能口算就使用口算,养成了较好的口算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口算技能,做到正确、迅速、灵活地进行口算。
  三、坚持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口算的算理
  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口算算理的教学。算理,是对计算的依据和合理性所做出的规律性解释。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只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若学生不理解数的数位概念,就不能理解笔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不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就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不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就很难讲清计算法则。因此,在教学时,要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如:321-298=321-300+2=23,学生对多减的要加上进行简便计算感到难以理解。如果我们将这个算式放在一个商店买卖情景中:某人现有321元,买东西花去298元,他付给了营业员300元,营业员一定会补给2元。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把298元看成300元先减去,再加上多减去的2元。学生能够很快算出结果23。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不但会计算这样的整数计算,还会计算这样的小数计算题,能做到迁移类推。15.3-0.97=15.3-1+0.03=14.3+0.03=14.33又如:小数乘除混合运算2.5×4÷0.25×4如果学生理解不透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和乘法结合律,就可能会做成2.5×4÷0.25×4=10÷1=10,若学生理解透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再去深化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那么就不再会出现以上的错误,就会正确而快速的计算2.5×4÷0.25×4=2.5÷0.25×4×4=10×4×4=160。算理的理解,是正确算法的前提。
  四、坚持教会学生掌握口算技巧
  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口算能力需要有一点口算技巧,要求学生注意做到:审题在前,方法在后,思路清晰。一般的简便计算,可根据运算定律、四则运算的性质等进行改写,从而加快运算的速度,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掌握口算的技巧。如:24+37+6=?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先算24+6=30,再算30+37=67要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简便一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一些特殊的式子可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如在乘法计算中见到125去找因数8,见到,25去找因数4,因为125×8=1000,25×4=100,如125×32先观察式子的特征,确定方法,再计算,32可看成是8×4,125×8=1000,再用1000×4=40000,这样的算法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125×(30+2)更简便;又如720÷48=720÷8÷6=90÷6=15。因为48=8×6,720÷8=90可把除数看成是包含被除数因数的一个乘法算式;有的特殊数可让学生记住,如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记住了这些特殊数在有关计算时就可准确使用,有利于提高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长期坚持如此训练,学生就能形成快速口算的技巧,实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目标。
  五、坚持口算方法要形式多样
  要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口算技能,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口算训练要针对班内学生的学习特点,形式要灵活多样,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在解答例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算式的数字特点,凡是能口算的地方,就应适时引导学生口算。在巩固练习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口算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切身感受到:学生能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进行口算,在计算方面提高了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计算方法能够自主优化,不再感到计算难而且枯燥无趣,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基本技能也提高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了基础。这样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 【发布时间】2016/5/5 9:22:41
  • 【点击频次】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