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 艾顺明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新湖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英语教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高中中,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在进一步提高听、说、写的能力的同时,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在对学生的英语测试中,语言最难、内容最深的部分,就是阅读理解,题量最大,分数最高的部分,也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历年NMET的重头戏。近几年来,NMET继续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这仍是今后高考阅读理解命题的必然趋势。中学生提高英语的阅读速度,不但是高考的要求,也是当今信息社会的迫切要求。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很薄弱,尤其是我校的学生。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又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近几年高考的阅读理解试题除阅读量较大幅度增加,突出英语国家的文化外,试题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及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阅读速度和记忆思维能力,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原则
  长期以来,高中外语教学所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 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 因此, 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 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 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惑,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
  二、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尤其是高中外语教学,不是单纯讲解单词、语法的一种机械性的训练活动,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它是个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本人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认为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学英语整体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指导的
  学生阅读。 
  1、pre-reading:
  激发动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pre-reading部分是对课文的导入。这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恰当地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变“要学生读”为“学生要读”。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动机,在这种
氛围下,学生思维活跃,阅读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现行高中英语课本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根据不同的文章我们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是,总体上,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以下几种方法是常用的方法:
  (1) 提问   教师提出几个与课文或课文中心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相关问题了解文章大意;
  (2) 展示图片   就课文的插图或制作相关幻灯片,引导学生讨论;
  (3)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把已有的
知识和要阅读的目的文章相对照;
  (4)猜测文章内容   就文章的标题或插图猜测文章的大意;
  (5)教授相关词汇   一方面是介绍目的文章的词汇,使学生朝着某个特定
的方向思考,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阅读扫清障碍;
  (6)听相关材料导入到课文   这种相关听力材料可以是一段新闻,也可以是一首歌曲。如在教授Earthquake这一单元时,我们正好用上一篇关于印尼地震海啸的消息,而在导入Country Music这一课时,我们就用约翰 ? 丹佛的一首歌
曲“Country Roads”。
  阅读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好的阅读教学的导入方法应该是根据目的文章的具体特点,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等特点确定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就是能使学生想读、想学。
  2、while-reading:
  理解文章的层次,把握作者的意图。语篇阅读教学是让我们把一篇文章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来安排教学活动。语篇阅读教学活动是围绕三个理解来进行
的,即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
  (1) 表层理解
  所谓的表层理解就是以不同的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对文章形成一个总体印象,找出文章的重要信息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等。
  语篇阅读教学是分步骤、设计成几个活动来进行的,增强了阅读教学理论的可操作性;设计成活动来进行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些活动大多数是在两两之间、小组之间或者是男女生两大组的竞赛之中来完成的。
  (2)深层理解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表层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精读、讨论、师生对话等活动来分析作者的立场、态度和写作目的。深层理解是高层次的理解,学生已经从理解文章上升到了欣赏文章的层次。也只有在学生清楚了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之后,思想教育、德育渗透才有可能得以实施;后面的评价性理解才有所本。
  (3)评价性理解
  学生对文章的评价性理解是在分组讨论、两派辩论等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得出结论的。一方面,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另一方面,学生对
于自己得出的结论有良好的成就感。
3、post-reading:
 课堂教学到了这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已经比较透彻,无论是对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安排,还是对作者的观点、意图都有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能有机会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表达
评价性理解的机会。
  阅读后期活动反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策略、情感方面的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具有民主开放的思想和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文章评价性理解的一系列活动在语篇阅读教学的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得到足够的重视和
充分的实施。
  • 【发布时间】2016/5/4 15:39:54
  • 【点击频次】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