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作文评改有效策略浅析
【关键词】 ;
【正文】众所周知,作文评价和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点,已经引起了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成为同仁们的共识。我们都知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那么,改的前提是什么?如何指导才是有效的?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其中的关键是评价。有评价,才会看到不足,才会有修改的依据。所以,作文评价必须作为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列入作文教学的流程。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评改策略,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一、针对学生实际,提出评价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又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由此可见,作文评价要多样性,还要多主体;提倡推行个性化评价,逐步淡化统一评价。因此,对不同学生作文水平的学生,要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给每个学生提供参评机会,让每个人学生体验收获,享受成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面的评价标准或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有感而言,既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又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或者讲述自己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要搭建不同评价主体间的沟通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评价交流,实现个体与小组,小组与班级、个体与班级之间的有效展示与点评。
二、指导学生自评,促进自主提高。
自评,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标准,对自己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行自我调节,在自我认识中寻求发展的评价方式。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个体是评价主体,只有个体参与评价全过程。开展作文自我评价,首先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为了降低难度,在开始时,只要求学生根据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条评价,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对积极主动参与自我评价的给予奖励,有独特见解的更是给予重奖,以此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兴趣。每次作文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对照《作文自我评价细则》的要求,对自己作文做出评价,写出评语。评语首先要有优点,这是自我肯定;其次是不足,这是自我鞭策。自评也为小组互评打好了基础。
三、指导学生互评,激发作文热情。
学生间的作文相互评价,打破了单向的封闭的交流形式,把零散的、粗浅的、个人的评价,转化为全面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评价,创设出了 “生生之间”多向的活动氛围。在小组互评中,我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习作。当学生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人后,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对于学生小组互相评价,我的原则是: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哪怕是表扬一段文字、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都应该提倡。当然,也要指出其不足。在小组互相评价中,指定学习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请同学在组内轮流传阅作文。要求学生不必面面俱到,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或立意、或选材、或语言进行评价即可。在小组评改后,我把学生的作文收集起来,尽快地批阅,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批阅时,仍按照小组进行:一是看作者本人写作态度是否认真;二是看该小组对该篇文章的评价是否合适,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立即纠正过来。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习作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做法,学生在互评作文的过程中促进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与自评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首先写出优点,以此给人以鼓励;其次是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这些,都不能与学生自评重复。小组长要发挥好其组织协调作用,以保障评价过程客观有效;教师随时参与小组指导,解答学生评价过程中的争议或困惑。
四、师生互动评价,凸显学生主体。
师生互动评价有三种基本方式。一是口头评价。每次作文,我都选择一部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文当面评改。通过面对面的个别交谈,心灵沟通,对其写作的亮点当面肯定,对作文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诊断与激励的功能,力争学期结束前每位同学都能轮一次。针对个体的一对一评价,很容易让学生明了优劣,更有针对性的修改作文。二是评语评价。写评语时,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来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且给予真诚地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辛勤劳动得到了老师的承认和赏识,享受作文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三是课堂讨论评价。师生之间讨论作文时,写作文的学生先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再向作者提出问题;当然,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这种现场互动的形式,很容易集思广益,既进行了有效的个体指导,又让群体得到借鉴,可以说事半功倍。
五、推广参考评价,明确作文目标。
作文之后,不做任何评价,而是给学生提供同题作文,让学生阅读范文后,参考范文进行评价。同题范文一般有两篇,一篇是名家作品,一篇是学生作品。让学生对照名家找差距,明确借鉴模式;对照同龄人的作文看优点,坚定超越目标。我还在班里开设“佳作欣赏”主专栏,把学生的好作文张贴,供大家观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同学的水平,树立写作信心。因为是同龄人的作文,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起学生“表现”欲望,促使学生自主的写好作文。
诚然,作文评改和语文教学一样,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以提高作文质量为核心。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同仁们一直在探究的主要课题。在这其中,评改应该成为我们首先解决的瓶颈问题。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评”,才能知道作文的“优劣”,才能找到“精处”,才能有所借鉴;也只要在“评”中,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以期提高习作质量。笔者认为,反复评改,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要旨,并指导学生将其评改心得运用到习作中,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作文要写好,第一要多读,以读促写;第二要深改,以改促写。同时,还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在读中积累借鉴,在改中交流提高。这样,作文质量才会梯度提高,才会不断出彩,才会越写越好。
一、针对学生实际,提出评价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又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由此可见,作文评价要多样性,还要多主体;提倡推行个性化评价,逐步淡化统一评价。因此,对不同学生作文水平的学生,要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给每个学生提供参评机会,让每个人学生体验收获,享受成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面的评价标准或要求,让每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有感而言,既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又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或者讲述自己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要搭建不同评价主体间的沟通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评价交流,实现个体与小组,小组与班级、个体与班级之间的有效展示与点评。
二、指导学生自评,促进自主提高。
自评,指的是学生依据一定标准,对自己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行自我调节,在自我认识中寻求发展的评价方式。在自我评价中,学生个体是评价主体,只有个体参与评价全过程。开展作文自我评价,首先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为了降低难度,在开始时,只要求学生根据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条评价,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对积极主动参与自我评价的给予奖励,有独特见解的更是给予重奖,以此激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兴趣。每次作文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对照《作文自我评价细则》的要求,对自己作文做出评价,写出评语。评语首先要有优点,这是自我肯定;其次是不足,这是自我鞭策。自评也为小组互评打好了基础。
三、指导学生互评,激发作文热情。
学生间的作文相互评价,打破了单向的封闭的交流形式,把零散的、粗浅的、个人的评价,转化为全面的、多层次、多视角的评价,创设出了 “生生之间”多向的活动氛围。在小组互评中,我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的习作。当学生成为习作评价的主人后,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对于学生小组互相评价,我的原则是: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哪怕是表扬一段文字、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语,都应该提倡。当然,也要指出其不足。在小组互相评价中,指定学习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请同学在组内轮流传阅作文。要求学生不必面面俱到,选择其中一两个方面,或立意、或选材、或语言进行评价即可。在小组评改后,我把学生的作文收集起来,尽快地批阅,争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批阅时,仍按照小组进行:一是看作者本人写作态度是否认真;二是看该小组对该篇文章的评价是否合适,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立即纠正过来。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习作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做法,学生在互评作文的过程中促进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与自评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首先写出优点,以此给人以鼓励;其次是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这些,都不能与学生自评重复。小组长要发挥好其组织协调作用,以保障评价过程客观有效;教师随时参与小组指导,解答学生评价过程中的争议或困惑。
四、师生互动评价,凸显学生主体。
师生互动评价有三种基本方式。一是口头评价。每次作文,我都选择一部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作文当面评改。通过面对面的个别交谈,心灵沟通,对其写作的亮点当面肯定,对作文中的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诊断与激励的功能,力争学期结束前每位同学都能轮一次。针对个体的一对一评价,很容易让学生明了优劣,更有针对性的修改作文。二是评语评价。写评语时,把学生当成发展中的人来看,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且给予真诚地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辛勤劳动得到了老师的承认和赏识,享受作文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三是课堂讨论评价。师生之间讨论作文时,写作文的学生先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再向作者提出问题;当然,也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这种现场互动的形式,很容易集思广益,既进行了有效的个体指导,又让群体得到借鉴,可以说事半功倍。
五、推广参考评价,明确作文目标。
作文之后,不做任何评价,而是给学生提供同题作文,让学生阅读范文后,参考范文进行评价。同题范文一般有两篇,一篇是名家作品,一篇是学生作品。让学生对照名家找差距,明确借鉴模式;对照同龄人的作文看优点,坚定超越目标。我还在班里开设“佳作欣赏”主专栏,把学生的好作文张贴,供大家观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同学的水平,树立写作信心。因为是同龄人的作文,所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起学生“表现”欲望,促使学生自主的写好作文。
诚然,作文评改和语文教学一样,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以提高作文质量为核心。这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同仁们一直在探究的主要课题。在这其中,评改应该成为我们首先解决的瓶颈问题。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评”,才能知道作文的“优劣”,才能找到“精处”,才能有所借鉴;也只要在“评”中,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以期提高习作质量。笔者认为,反复评改,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要旨,并指导学生将其评改心得运用到习作中,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作文要写好,第一要多读,以读促写;第二要深改,以改促写。同时,还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在读中积累借鉴,在改中交流提高。这样,作文质量才会梯度提高,才会不断出彩,才会越写越好。
- 【发布时间】2016/5/4 15:38:37
- 【点击频次】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