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培养与渗透

 

【作者】 罗秋锋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单独设置,彰显其对培养人的素质的重要意义,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双基”目标的落实,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品质的关注,导致课程的失衡,往往造成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欠缺兴趣,阻碍了学生的良好人格塑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情感目标,使之落实到位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与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探索,促成了我对课堂中落实这一目标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人文教育;培养渗透;合作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传统数学教学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是被忽视的,现在把这个问题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研究实施,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的精神。也就是说,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其教育目的是:以“育人”而不是以“育才”为教育的出发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人文教育(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与渗透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才会积极愉悦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课时,课的伊始: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来啦!(蓝猫)!蓝猫博士很高兴来到数学课堂和大家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它今天给咱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猜吗?课件出示: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按时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猜一种日常用品)猜谜语是学生的最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被激发起来,在不知不觉中从时钟转移到学习时、分的知识上。课中让学生记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与同伴对照,看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使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渗透了价值教育“良好品行”中的健康生活,合理生活习惯的价值观。又如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我在课上创设了“小小商店,让学生经历买东西和卖东西”这一生活情境,让他们在此情境中初步学会了付钱、找钱,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意识到数学的有用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合作交流
  EHV教学方法指出:“如果你讲我听,我会忘记;如果你做给我看,或许我会记住;如果你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并应用。”这说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这也是人文价值教育“非暴力”里提倡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精神的价值观。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交流讨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表达和交流。比如一些动手操作题,可以让学生小组内通过反复验证,分工合作,认真探索得出结论,从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一些学生在解应用题,尤其是步骤繁多的应用题或复习考试时,不知从何入手,备觉焦虑烦乱,原因就是不会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解答,不会一步骤一步骤地演算,不会一个小数点一个小数点地计算。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认真、端正、严谨的态度,他们失去的将不只是机会,而是人生发展道路上的财富。记得看过这样一则信息:某公司招聘人才,50人报名参加综合考试。限时3分钟的考试内容如下:第一,请把试卷认真读完;第二,在试卷左上角写上名字;第三,在名字下面写上汉语拼音;第四,写出5种动物的名称……第十九,写出认真的?5?个同义词;第二十,如果你看完了题目,请只做第二题。这里其实考的不是知识,而是态度。很多应聘者埋怨3分钟内根本答不完20道题,因为他们都没有完成第一题,因而失去了机会。因此,无论是数学中还是生活中,认真严谨的学习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
  三、体验成功乐趣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待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看法,它决定着这个人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成功会使人愉快、自信,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如在求《平均数》一课中,先让学生分组分糖果,再让小组代表汇报各种分法:有书上介绍的:“移多补少法”;有“先分后合法”;还有一种是书上没介绍的方法:以最小的数为标准,把多出来的平均。当时是由一名叫“丘静”的小女孩提出来的,当时老师就趁机以她的名字命名为第三种分法“丘静分法”。这种“冠名式”的鼓励,无疑对丘静和她的同学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发了良好的学习情感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中享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及时评价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去赏识学生,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比如:对回答问题有进步,或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应积极给以肯定,或竖竖大拇指,或全班击掌鼓励;学生回答不对或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的答案己经很接近了。你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了”或是“你很不错了,愿意做一个错误例子,谢谢你的失误,让我们印象更深刻”等等。学生得到老师善意的评价,信心倍增。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来。在小学阶段,我们更应该尊重、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为此,需要我们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 【发布时间】2016/5/4 15:37:17
  • 【点击频次】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