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探究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的力求教致力服务于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体验“双主双优”理念的实践尝试,是对传统接收式学习方法的又一补充。具体过程就是在教师有有序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而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平台,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创新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来提升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一、创设诱思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学起于思,探究欲望更源于问题意识驱动。没有问题作诱发,学生就不会产生探究欲望,所以,实施探究式教学,我们必须应以创设问题情境来诱思,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学习动机。初中中,我们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当学生有了探究欲望还不行,我们还要支撑学生探究的动力。而动力源于兴趣。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创设情境不仅要诱思,还有激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提供探究空间,营造探究氛围
教育家罗杰斯曾经说到:“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是开放的,是利于自主探究的,没有任务形式的外在压力,可放开想象或标新立异。为利于这种氛围的营造,我们可创新策略。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传统师道尊严的习俗,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果仍持有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观念,就显然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另外,课外的师生的交往和交流也能对课堂产生积极作用,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三、鼓励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索
探究式教学中,我们在搭建了探究平台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中,我们教师做什么?很多教师认为这个过程是学生的事,但我认为,这个过程中,学生虽是探究主体,但我们教师并不是无事则为,相反,还要加大巡视力度,发现学生如果出现探究障碍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更多的是独立思想,必要时给予点拨和引导。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四、鼓励合作交流,促进认知深化
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不仅包括设疑引思,学习过程,还应有交流讨论过程,这个过程是合作式的,也是交流式的,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把自主探究获得的不论是所得,还是所惑都应“拿出来”共享,以便把所得形成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化,或者通过交流讨论,把所惑弄明白,以便释疑。实践中,为了使合作交流取得实效,我们要创新模式,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总之,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还能培养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去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探究教学,努力创设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勇,浅析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
[2]王朝晖,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年。
[3]戴建江,初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问题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2年。
- 【发布时间】2016/5/4 15:34:21
- 【点击频次】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