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关键词】 ;
【正文】作业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媒介。以往传统的教学,布置作业“一刀切”,教师设计布置的作业往往使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这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处境。这是长期以来各科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教师只有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分层递进的先进教学观,充分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才能使学生们在作业的天地中享受充分的“自由”。以下试举例谈谈关于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作业量分层,做到充分练习和自由发展的有机统一
1、 后进生控制作业量,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里所说的“控制”,并非是“减少”之意,而是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以古诗学习为例,后进生就必须在背诵之前认认真真地把诗句、诗意乃至带点词义,诗文中心抄写一遍,然后让他们逐项背诵给与自己结对的优等生听,最后才能默写观其效果。如果默写情况仍尽人意,就还得回头重新有针对性地抓住错误重点进行第2轮背诵与默写。相对于优等生而言,其作业的量要多一点或多许多,教师的再批改等工作量也须多付出一至几倍,但为了后进生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基础性的知识,这些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老师的耐心付出也是应该和值得的。
2、 优等生减少作业量,给予自由发展的时空
优等生对教材知识领会掌握较快,解答相应的基础性作业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量,使他们从简单作业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也以古诗学习为例,对于优等生,就不必布置抄写诗句的书面作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背诵,直接默写即可,默写中如有错误,则自己再有针对性地抄写及重默。事实上,对于区区几首小诗,优等生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的。对于重点词义、诗句义、诗文中心的理解,教师也只需提口头背诵要求即可,无须费时抄写。我们应该相信这一层次的学生绝对能把基础知识掌握得扎扎实实。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快速掌握基本知识、基础技能的基础上,自觉地去练习一些源于基础,利于智力进一步开发的“难题”,如诗句所展现景象图的描绘、诗意的详细描述等。
总之,作业量的分层要视生情而定,让各类学生既能得到充分练习,又能得到自由发展。
二、作业难度分层,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
小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
1、 后进生降低难度,确保完成基础目标。
作业难度适当降低,使之指向于基础目标,后进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
2、 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这类学生可塑性较大,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努力一把也许就能跨入优等生行列,但如果松劲一些也许就会退入后进生行列。因此,布置作业时,须注意作业应有一定的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3、 优等生增加难度,努力实现创造目标。
这类学生基础扎实,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强,布置作业时就有必要给他们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
总之,作业的设计要依据各类学生的不同学情,难易有度,分别适应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各类学生练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放归”作业自主权,做到作业内容与学生个体实际的统一
除了统一布置作业外,教师还应适当“放归”作业自主权。“放归”作业自主权,就是要实施开放型作业。教师要时刻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适时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作业的内容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形式也应多样。这样,才能促进各类学生的学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自主精神。
1、“放归”后进生基础性作业权,使之满意自我。
所谓基础性作业,就是最基本的来自于书本的易找易想易做的作业。后进生相对来说,接受和理解能力欠弱些,解题能力也相应弱些。因此,布置作业时较多地偏向于教师布置基础型作业为主。但是,如果适当给以引导,逐渐引领他们学会自我布置作业,那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2、“放归”中等生发展性作业权,使之挑战自我。
所谓发展性作业,就是源于书本知识,但须发表自己见解的作业。中等生的学业水平虽然暂时处于优等生之下,但这一类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引导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发展型的作业。例如,学了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片断,发挥想象,配上插图,写上自己的理解。像这样的赏析型、想象型作业,较有利于中等生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有利于他们自我挖掘潜能,有利于他们挑战自我的智力水平,从而迈向优等生的行列。
3、“放归”优等生创造性作业权,使之超越自我。
所谓创造性作业,就是源于课本知识之上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较强的作业。由于优等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多做一些创造型作业。如学习了“积累.运用”中“口语交际”关于环保调查的内容后,就可以引导优等生围绕这一主题,编辑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内容既要有环保知识,又要有环保体会文,还要有环保调查的详细统计表。这样一张内容丰富的小报,需要优等生去大量收集资料,广泛开展调查访问,潜心撰写体会,精心编辑设计报面。这一过程,较好地培养了优等生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乃至创造精神,使他们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迈向更高的“超我”境界。
一、作业量分层,做到充分练习和自由发展的有机统一
1、 后进生控制作业量,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这里所说的“控制”,并非是“减少”之意,而是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以古诗学习为例,后进生就必须在背诵之前认认真真地把诗句、诗意乃至带点词义,诗文中心抄写一遍,然后让他们逐项背诵给与自己结对的优等生听,最后才能默写观其效果。如果默写情况仍尽人意,就还得回头重新有针对性地抓住错误重点进行第2轮背诵与默写。相对于优等生而言,其作业的量要多一点或多许多,教师的再批改等工作量也须多付出一至几倍,但为了后进生能扎扎实实地掌握好基础性的知识,这些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老师的耐心付出也是应该和值得的。
2、 优等生减少作业量,给予自由发展的时空
优等生对教材知识领会掌握较快,解答相应的基础性作业游刃有余。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他们做基础性练习的量,使他们从简单作业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拥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也以古诗学习为例,对于优等生,就不必布置抄写诗句的书面作业,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背诵,直接默写即可,默写中如有错误,则自己再有针对性地抄写及重默。事实上,对于区区几首小诗,优等生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掌握的。对于重点词义、诗句义、诗文中心的理解,教师也只需提口头背诵要求即可,无须费时抄写。我们应该相信这一层次的学生绝对能把基础知识掌握得扎扎实实。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快速掌握基本知识、基础技能的基础上,自觉地去练习一些源于基础,利于智力进一步开发的“难题”,如诗句所展现景象图的描绘、诗意的详细描述等。
总之,作业量的分层要视生情而定,让各类学生既能得到充分练习,又能得到自由发展。
二、作业难度分层,做到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创造目标的统一
小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
1、 后进生降低难度,确保完成基础目标。
作业难度适当降低,使之指向于基础目标,后进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
2、 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这类学生可塑性较大,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努力一把也许就能跨入优等生行列,但如果松劲一些也许就会退入后进生行列。因此,布置作业时,须注意作业应有一定的难度,使他们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3、 优等生增加难度,努力实现创造目标。
这类学生基础扎实,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强,布置作业时就有必要给他们增加难度,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
总之,作业的设计要依据各类学生的不同学情,难易有度,分别适应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各类学生练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放归”作业自主权,做到作业内容与学生个体实际的统一
除了统一布置作业外,教师还应适当“放归”作业自主权。“放归”作业自主权,就是要实施开放型作业。教师要时刻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适时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作业的内容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形式也应多样。这样,才能促进各类学生的学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的自主精神。
1、“放归”后进生基础性作业权,使之满意自我。
所谓基础性作业,就是最基本的来自于书本的易找易想易做的作业。后进生相对来说,接受和理解能力欠弱些,解题能力也相应弱些。因此,布置作业时较多地偏向于教师布置基础型作业为主。但是,如果适当给以引导,逐渐引领他们学会自我布置作业,那将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2、“放归”中等生发展性作业权,使之挑战自我。
所谓发展性作业,就是源于书本知识,但须发表自己见解的作业。中等生的学业水平虽然暂时处于优等生之下,但这一类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引导他们自己设计一些发展型的作业。例如,学了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片断,发挥想象,配上插图,写上自己的理解。像这样的赏析型、想象型作业,较有利于中等生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有利于他们自我挖掘潜能,有利于他们挑战自我的智力水平,从而迈向优等生的行列。
3、“放归”优等生创造性作业权,使之超越自我。
所谓创造性作业,就是源于课本知识之上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较强的作业。由于优等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多做一些创造型作业。如学习了“积累.运用”中“口语交际”关于环保调查的内容后,就可以引导优等生围绕这一主题,编辑一张图文并茂的小报,内容既要有环保知识,又要有环保体会文,还要有环保调查的详细统计表。这样一张内容丰富的小报,需要优等生去大量收集资料,广泛开展调查访问,潜心撰写体会,精心编辑设计报面。这一过程,较好地培养了优等生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乃至创造精神,使他们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迈向更高的“超我”境界。
- 【发布时间】2016/5/4 15:30:50
- 【点击频次】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