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 孙玉忠

【机构】 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季庄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阅读习惯,丰富作文材料;体会观察乐趣,学会感知生活;激发写作兴趣等方法,真正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好阅读,细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为习作多积累素材,并持之以恒地写练笔,就会使学生笔下生花。
  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方法   观察能力   培养提高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要说真话、诉真情,写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由“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对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做过有益的探讨,下面略谈三点。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的生活范围是很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所以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必须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到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经常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新事物,写脑海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二、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生活。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在充分接触社会的过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与中国相比,美国学生写作文的生活材料比中国丰富。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而是可以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走入社会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相沟通,注意处理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这样,学生就会在作文过程中找到乐趣,不会像中国孩子那样“为了作文而作文”了。
  例如,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是课堂交稿,逼得有些孩子胡编乱造,而且大多数是千篇一律,心目中的父亲毫无个性可言。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祖母,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父亲,从而写出一篇生动而深刻的文章——《我的父亲》。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美国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接触社会生活,多角度地看待身边的事物,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生学会写作文,热爱写作文,这样的写作,比仅仅在课堂里完成一篇作文更有意义。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表达真情实感。
  书读得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有许多美丽的幻想,包括荒诞无稽的,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要鼓励他们写出来。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能尽情地发挥出来。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例如,开设心理疏导作文课,对于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我生气了,怎么办?》《我有烦心事,怎么办?》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身边遇到的不顺心的实例,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心声,并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时,不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尽情地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写作文的情感。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如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将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董京霞.细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2.07
  [2]叶蓝.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J].《教育艺术》,2014.03
  • 【发布时间】2016/5/4 15:30:33
  • 【点击频次】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