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完美课堂

 

【作者】 莫忠香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细节的关注,源于读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书中深入浅出的介绍让我感触颇深:"'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本书所举实例虽主要是针对企业而言,但细思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关键词:细节化;制度化;课堂变高效
        自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在潍坊市345高效课堂推广之后,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是过分的追求课堂的活跃而忽略了教学的细节,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加重了学生易冲动浮躁的心理,使高效课堂存在着不少的缺陷,本学期开始,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并探索研究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现已初见成效。
        一、 细节制度化,习惯成自然
        自实践345高效课堂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正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新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努力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体现新思想新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在这时,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似蜻蜓点水,粗枝大叶,虽学习兴致高,但成绩却不理想。结合我校推广的幸福课,深入探究,我们发现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对细节问题的把握,所以在面对问题时,就会出现漏洞百出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明白细节的重要性,我们利用学科优势,专门开设了"细节"专题阅读周,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细节有关的信息: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警句、哲理故事等,并进行分类整理阅读,写出阅读感受。在这次活动中,学生懂得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功亏一篑"的道理,明白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垒成的"原因,真正清楚了"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的意义,在广泛积累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趁热打铁,把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分类装订成册,挂在教室墙壁上,让学生随时翻阅,时时警醒。学生感叹道:"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同是一粒沙,既能毁掉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细节是多么重要,真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
        学生的思想意识转变了,对于注意细节这种习惯的养成也就轻而易举了。为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习惯,我们把注意细节制度化。首先,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学生的考虑也比较周到,从课前准备、课堂听记、语言规范、作业完成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用提示性的语言(如:上课铃响了,你做好准备了吗?)写好后,老师统一打印,学生人手一份贴在课桌的右上角,起到时时提醒的作用。为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还设立了制度督查组长,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且各小组展开竞争。试行一周,部分学生还需组长和老师的提醒,三周结束,组长已基本无事可做,这也就预示着,全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注意细节的习惯 :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现在,如果你在课前走进教室,你会发现学生下节所用书本一律整整齐齐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文具盒摆在左上角,学生课间休息也井然有序。
        二、教学细节化, 课堂变高效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课堂教学开了绿灯,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老师让学生养成关注细节的习惯,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努力打造教学细节,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对于教学细节,有些是预设的,有些是课堂生成的,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都要力求让它有成效。
        预设的教学细节,需要教师对学生、文本、环境等全面考虑,深入把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功夫在课外。每节语文课前,我们同级的语文老师都要进行集体备课,把教学中每个环节会出现的问题加以预设,把每个知识点的突破方法考虑周全,再就是对文本的把握上,我们要求学生每篇文章至少读三遍,作为老师,更要对文章了如指掌,抛开所讲内容不说,单是每篇文章速读与精读各需多长时间,都要做好记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盘考虑,预设课堂中出现的精彩细节。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告诉学生今天要学的文章速读需几分钟,精读又需多长时间时,学生会有什么感受?这种言传身教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借用一句话谈谈收获:"我们语文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仅仅是看作上课、教书,而是应该把它看作自己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一段历程,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听到学生和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听到花开的真实声音……"
        我们不能否认,有些精彩的细节是在课堂中生成的。在教学中有许多人性的闪光和教育智慧的闪光,这些都是事先无法预设的、无法规划和硬性执行的,都是在问题碰撞中,自然而然地非常灵动的闪现出来的细节。例:在讲《国宝--大熊猫》时,教师导入新课后,设置了一个问题:除去课本介绍内容,你对大熊猫了解多少?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一生抢答,读了自己搜集的资料。这时,老师首先肯定:这位同学学会了用查资料的方法了解课外知识,值得同学们学习。紧接着,又一生抢答,仍然是在读自己搜集的资料,这时老师及时点评:如果你把所查资料变成自己的话说,我会更高兴。在老师的引导下,另一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大熊猫作了介绍,学生听得真切、明白,老师接着说:看,这样介绍,同学们听的多好。经过教师对这一细节的及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都能将所查资料消化,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共享。这一课堂生成的细节,既让学生学会了主动查资料,又能让学生将资料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提炼语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由此看来,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我觉得关注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灵动的智慧,人文的光辉充满课堂。这样,我们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工夫,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 【发布时间】2016/4/2 13:24:48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