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说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综合性学习。细细读来,原来是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体。只不过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语文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可见,综合性的学习侧重在于语文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语文观;语文味;指导方法;综合性;评价方法
一、综合性学习要运用大语文观
尽管现行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左右的主题性综合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今年月份,日本发生大地震,损失惨重。但是,国际社会包括我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自己的爱心突破国界,飞往异国他乡。这就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加之又是活生生的时政新闻,学生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强。此外,还要拓宽学科视野,找到学科间的契合点。比如,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就有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社会文化积淀等;等语文和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契合点就有人文、方言、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物理数学等学科的一些说明性内容以及逻辑推理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道德提升自我完善,又有共同之处。
二、综合性学习不能没有“语文味”
综合性学习属于语文课的范畴,应该体现出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语文性。目前,由于有的综合性学习的选题过于专业化、技术化,尤其是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住着力点,所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综合性学习变成了科学课、历史课或时事课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首先要明确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开展综合性学习,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尽管综合性学习较大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但它归根到底是语文,是基于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当然,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等,培养他们诸如探究科学等方面的兴趣,但语文教学不能越俎代庖,语文课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其他学科的课。
三、综合性学习要讲究方法指导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可首先让学生回到家里仔细留意观察、全身心感受自己的母亲的一言一行;其次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歌曲、故事、感人事迹等在班内交流;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分类收集一些材料,办一期“感受母爱”的板报或主题班会。这一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去体验、感受,把听、说、读、写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感悟和形成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在过程方法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如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
四、综合性学习要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首先,学习目标的综合:既要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的目标的综合,又要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难度目标的综合。其次,学习内容的综合:既着眼于语文学科知识,又注意跨学科的学习,生活中的学习,社会中的学习。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表现为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等。第四,考查评价的综合:表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综合,自我与相互评价综合,口语与档案评价综合,三个难度评价综合等。
五、综合性学习要改进评价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从这些评价的着眼点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具有非常容易检测的特点,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这些层面的考查一方面很难检测,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学生成绩的快速提高,往往会抛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浪费时间的学习,进而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措施。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课程中统一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时,要定期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中检查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要有综合性学习内容。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学习比赛,统一选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并给与适当的鼓励。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诸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带给师生心灵的陶冶,滋润着语文学习天地;又如香溢四野的鲜花,必然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关键词:语文观;语文味;指导方法;综合性;评价方法
一、综合性学习要运用大语文观
尽管现行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左右的主题性综合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今年月份,日本发生大地震,损失惨重。但是,国际社会包括我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自己的爱心突破国界,飞往异国他乡。这就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加之又是活生生的时政新闻,学生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强。此外,还要拓宽学科视野,找到学科间的契合点。比如,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就有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社会文化积淀等;等语文和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契合点就有人文、方言、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物理数学等学科的一些说明性内容以及逻辑推理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道德提升自我完善,又有共同之处。
二、综合性学习不能没有“语文味”
综合性学习属于语文课的范畴,应该体现出语文课自身的特点,表现出语文性。目前,由于有的综合性学习的选题过于专业化、技术化,尤其是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住着力点,所以有时给人的感觉是综合性学习变成了科学课、历史课或时事课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首先要明确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开展综合性学习,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尽管综合性学习较大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但它归根到底是语文,是基于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当然,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学习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等,培养他们诸如探究科学等方面的兴趣,但语文教学不能越俎代庖,语文课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其他学科的课。
三、综合性学习要讲究方法指导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可首先让学生回到家里仔细留意观察、全身心感受自己的母亲的一言一行;其次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歌曲、故事、感人事迹等在班内交流;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分类收集一些材料,办一期“感受母爱”的板报或主题班会。这一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又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通过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去体验、感受,把听、说、读、写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感悟和形成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以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在过程方法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还要加强过程性引导和基本方法技巧指导(如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
四、综合性学习要突出“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首先,学习目标的综合:既要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的目标的综合,又要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个难度目标的综合。其次,学习内容的综合:既着眼于语文学科知识,又注意跨学科的学习,生活中的学习,社会中的学习。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表现为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个体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等。第四,考查评价的综合:表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综合,自我与相互评价综合,口语与档案评价综合,三个难度评价综合等。
五、综合性学习要改进评价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从这些评价的着眼点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不像其它语文课程那样具有非常容易检测的特点,它考查的是学生的态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层面的东西,这些层面的考查一方面很难检测,另一方面这些层面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来。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学生成绩的快速提高,往往会抛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浪费时间的学习,进而选择那些急功近利的措施。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教师应当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切切实实地把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落到实处。其次,学校应当在每学期的课程中统一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时,要定期从学生的学习体验中检查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在学校组织的考试中要有综合性学习内容。再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性学习比赛,统一选题,限定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学生脱颖而出,并给与适当的鼓励。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诸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带给师生心灵的陶冶,滋润着语文学习天地;又如香溢四野的鲜花,必然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 【发布时间】2016/4/2 13:21:45
- 【点击频次】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