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

 

【作者】 谭忠容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酒都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
  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各种看法。例如,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教科书与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学习要求和内容选编衔接的处理不好;初中课程改革后的化学学习要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过低;初中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探究学习和过程方法教育,忽视接受学习和描述性、结论性、规律性知识的理解记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知识学得不扎实;部分地区中考化学用等级评价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而语、数、外却用实际分数计入总分作为录取依据,造成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只重视三个工具学科忽视理化学习的倾向。也有人认为高中化学教师不理解初中课程改革理念,以老眼光、旧学习要求看待、评价课改后的初中学生,对初中学生的化学基础要求过高,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师习惯运用的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初、高中学科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
  一、吃透教材内容。  
  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刚开学不要急于讲授新知识,更不能开快车。为使教有所依、学有所循,教师应对初中知识体系做个全在的了解,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在初中已基本解决,哪些知识在初中出现而实际上并未完全解决或被忽略了,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有着紧密相关的或应在高中阶段拓宽和加深的等等,应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
  首先,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这样才能在将来的授课中对学生出现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补充,加强。
   其次,一些九年级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等,这些内容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第三,一些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比如“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时要适当补充。还有其他如有关“量差”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极端假设法等的应用,这些方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而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那么在教课时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强化训练,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并熟练使用。
  二、做好情感交流。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心理上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方面,很多学生都把高一当成新起点,有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愿望,身处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他们怀着期待与憧憬,希望有个“良好的开端”。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知道怎样开始,感到迷茫。这种心理过渡性的关键时期,意志力不强,这种心理自然转变的征象很容易消失。因此,在高一刚开始的学习中,加强鼓励和表扬,介绍周围环境中许多成功的例子,让他们明白辉煌与遗憾都已属于昨日,而未来则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以强化他们“重新开始”的愿望。同时要指导学生“怎样开始”,如结合成功学生的经历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要善于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采用新颖教法。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教学工作,教师应做到如下三点:
  1、 通览教材和课标。
  教师要熟悉初、高中教材,要研究课标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制订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下转第71页)(上接第36页)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四、加强学法指导。     
  1、开设学法指导课;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中考科目设置、化学教学评价、新旧课程的转换等问题,密切相关。衔接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加重高中化学教与学的困难,影响中学的化学教育,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影响理科科学人才的培养。在课程开发、建设中摸索、探究,建立一个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衔接较为顺畅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 【发布时间】2016/4/2 13:11:39
  • 【点击频次】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