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空间,既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拓展学生学习渠道,又能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多媒体 运用
随着“校校通”和“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智能电脑电脑入驻课堂,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在这场以媒体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新课改中得到“优化教学手段”的惠及,实现了传统空洞说教、乏味枯燥的课堂变革。我们知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发挥多媒体融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介质于一体的综合作用,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拓展学生学习渠道,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可以说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济世良方。
一、开课导入激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虽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在学校课堂教学安排上往往受“排挤”,一般不会安排在一天学生精力旺盛的黄金时间。因此,开课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运用多媒体把优秀的音乐、舞蹈、诗歌、影视作品等内容搬上课堂,既新颖、生动、直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甚至陶冶学生情操。如在教学《追寻高雅生活》一课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教学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来导入新课。这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熏陶他们性情,净化他们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和激动的情趣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用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学会了以及正确解答问题应用知识的快乐,就是创造了一个‘乐学’的氛围。”而多媒体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实现这样一个功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我们知道,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无法调动思维参与,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一上品德课就昏昏欲睡,其原因就是学生思维没活动,没有兴奋感。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促其主动参与。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或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在创设情境中,多媒体便是实现这目标的上乘工具,它能把最近国内、国外发生的一些大事或社会舆论的焦点瞬间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如果处理得当,在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圈点引导”与“设问激疑”,就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眼界,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增加社会责任感。
三、激发主动探索
主动探索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平台。“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强制性的外在加压,而是在道德实践中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的自觉内化结果。而运用多媒体通过营造道德践行环境,“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设计出情境内容,引导学生边欣赏,边观察,边思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四、营造践行平台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反复锻炼。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也一样,也需要平台进行培养。我们知道,道德实践能力的强烈与道德认知有直接关系,如果学生道德认知差,没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就是“一纸空文”。所以,当学生掌握一定道德知识之后,我们就需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练习题目,营造践行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达到目的,采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如运用“抢苹果”配以掌声作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上的竞技状态。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成功的希望,体验到学会了和会用了的愉悦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用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正确解答问题、应用知识的快乐。
五、实现育人目标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该课程的核心。如何实现这育人目标,是我们每堂课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来看,道德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最后转化为支配行为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实现正确的道德实践。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实例,让学生针对某一生活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教授《感悟青春》时,大屏上呈现“什么是真正的青春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增强了其参与意识,使学生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认识能力也得到提高。最后,运用多媒体配以歌曲《真心英雄》结束一节课也不失为锦上添花。
总之,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空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有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开发与制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和灵活使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周菁,《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3】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多媒体 运用
随着“校校通”和“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和智能电脑电脑入驻课堂,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在这场以媒体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新课改中得到“优化教学手段”的惠及,实现了传统空洞说教、乏味枯燥的课堂变革。我们知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发挥多媒体融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介质于一体的综合作用,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拓展学生学习渠道,又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可以说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济世良方。
一、开课导入激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虽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在学校课堂教学安排上往往受“排挤”,一般不会安排在一天学生精力旺盛的黄金时间。因此,开课导入阶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运用多媒体把优秀的音乐、舞蹈、诗歌、影视作品等内容搬上课堂,既新颖、生动、直观,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学生注意,引起学生积极参与,甚至陶冶学生情操。如在教学《追寻高雅生活》一课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教学配以《高山流水》的音乐来导入新课。这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而且熏陶他们性情,净化他们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和激动的情趣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用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学会了以及正确解答问题应用知识的快乐,就是创造了一个‘乐学’的氛围。”而多媒体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实现这样一个功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我们知道,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无法调动思维参与,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学习。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一上品德课就昏昏欲睡,其原因就是学生思维没活动,没有兴奋感。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促其主动参与。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或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引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在创设情境中,多媒体便是实现这目标的上乘工具,它能把最近国内、国外发生的一些大事或社会舆论的焦点瞬间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如果处理得当,在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圈点引导”与“设问激疑”,就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眼界,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增加社会责任感。
三、激发主动探索
主动探索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平台。“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强制性的外在加压,而是在道德实践中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的自觉内化结果。而运用多媒体通过营造道德践行环境,“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设计出情境内容,引导学生边欣赏,边观察,边思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四、营造践行平台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反复锻炼。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也一样,也需要平台进行培养。我们知道,道德实践能力的强烈与道德认知有直接关系,如果学生道德认知差,没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就是“一纸空文”。所以,当学生掌握一定道德知识之后,我们就需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练习题目,营造践行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达到目的,采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如运用“抢苹果”配以掌声作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上的竞技状态。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成功的希望,体验到学会了和会用了的愉悦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用自己的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正确解答问题、应用知识的快乐。
五、实现育人目标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该课程的核心。如何实现这育人目标,是我们每堂课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来看,道德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最后转化为支配行为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实现正确的道德实践。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实例,让学生针对某一生活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如教授《感悟青春》时,大屏上呈现“什么是真正的青春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增强了其参与意识,使学生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另一方面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认识能力也得到提高。最后,运用多媒体配以歌曲《真心英雄》结束一节课也不失为锦上添花。
总之,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运用空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有娴熟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开发与制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和灵活使用多媒体。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周菁,《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3】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发布时间】2014/8/30 13:57:49
- 【点击频次】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