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让学生爱上灵活的阅读

 

【作者】 陈 华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银盏镇大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做到灵活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学生阅读实际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大致相同,但兴趣、爱好不同,知识经验各异,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合他们的阅读平台,创设合理的阅读空间,使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各有所得,开阔视野,拓展创造天地,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关键词: 阅读;兴趣;灵活;引诱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爱上阅读,也就是“活”阅读,而不是“死”阅读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略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引路人,让学生喜欢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阅读便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之一。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应该以身作则,作好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要让学生摆脱平庸,我们语文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学生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让他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快乐的和富有天真浪漫情调的童年。在蒙蒙胧胧之间,为他们的成长,为他们一生的日子,打一点亮色,打一点底色。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学生爱上阅读的话,自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们看到老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就会很好奇地凑过来看一看老师在看什么,如果看到自己的老师经常会在课间,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桌前,总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他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老师自己的一种热情,自己对阅读的热爱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常向我借阅我读的书,我也经常从学生那借阅他们在读的书。其实要想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老师不仅仅是言传身教那么简单!
  二、为阅读宣传,让学生走近阅读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学生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有情感上的感染作用。很多教师总是一味地埋怨现在的学生不愿阅读,就是阅读也只是选择一些文字较少、图画较多的书籍进行阅读。对于这样的现状,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点燃学生的阅读火苗,是他们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为了让学生们爱上阅读,我经常在班级里面为阅读作宣传。具体环节如下(1)老师为我读。我每节课的课前的5—10分钟定为阅读的时间,每天如此,学生对于这样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每节课的5—10 分钟,成为他一天当中,最憧憬最快乐的时光,然后他记住了这个故事,记住了你这位老师,也就深深的爱上了阅读。(2)师生共阅读。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读书,我自己课余时间经常阅读,提升自己的素质;早读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们没有学过的古诗和名言警句。早读课上学生读我也读,我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3)师生共领悟。我经常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之上,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讲给学生听,听后,他会对这本书有更深的感情,也会不自觉的捧起这本书。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同时也学会以读书笔记或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出来。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逐渐爱上阅读。
  三、做好导航灯塔,让学生走进阅读之海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之为教育,正在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我要说的是,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爱阅读,都不做好真正的引路人,谈何让学生走进阅读之浩海。所以我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氛围的感觉。平时教学之余我不仅喜欢看书,而且还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身边的一个个能亲眼所见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乐趣,从而激起对书的渴望,产生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四、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爱上阅读。
  (1)把读书变成游戏,让学生抢读书
  把读书变成游戏,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在班级我开展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组员读一本书,可以让组长在升级卡上做一个书目,读完一本书升一级,读完五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或者是别的小组写的升级卡书目中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如果读完十本书,老师可以免费赠送一本书,并且评出优秀的阅读明星组,每组评出最佳的阅读之星。学生读书积极性特别高,有家长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学生主动读书了,不用家长监督了。  
  (2)巧用激励,“引诱”学生乐读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其多读书、读好书。为了“引诱”学生爱上阅读,“引诱”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下转第3页)(上接第35页)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动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笔记写作周,评出优秀读书笔记并展览,或是举行课外书读书故事会比赛,评出讲故事明星,或是读书经验介绍,评比最佳创意经验奖,以及“好书排行榜”、“好书推荐会”、“阅读手抄报”、“古诗擂台赛”等一系列灵活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利于学生互动交流,展示自我,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广泛的课外阅读兴趣,把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另外,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   
  (3)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体会阅读成就感。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我发觉学生是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若努力挖掘这个巨大的宝库,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为此,我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文章,使之成为课外阅读的“活水”,“催发”他创造的潜能。于是,我让学生“编辑自己的作文集”,把自己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所有作文(包括周记、日记、练笔、考试作文等)进行整理、修改、或打印、或手写,编辑成册,拿到班级图书角,作为学生成功阅读的范本。
  总之,语文阅读是学习知识、检索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是以人为本、展现主体的过程,是实践锻炼、培养创新的过程。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做到灵活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学生阅读同时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大致相同,但兴趣、爱好不同,知识经验各异,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合他们的阅读平台,创设合理的阅读空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轻松活跃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各有所得,开阔视野,拓展创造天地,从而提高了阅读兴趣。当然这更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家长的大力支持。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才会从感性阅读逐步过渡到理性阅读,即学会灵活的阅读并爱上这样的阅读方式。让我们扬起阅读之帆,在阅读中获得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木易 万明华 李亦非 《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疑难与案例评析》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
  [2]舒丽娜. 《竹海拾贝》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年4月
  [3]肖复兴.《小学生经典晨读150篇》 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 【发布时间】2014/8/30 13:57:16
  • 【点击频次】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