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后进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 武 艳

【机构】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五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听到一些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总是粗心大意,计算题也做不对,太马虎了。其实,这仅仅看到了表面,而没有认识本质。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强弱之分,一些学生经常在不该错的问题上出错,很大程度上缘于计算能力差,并不是简单两个字“粗心”就可以概括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后进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关键词:计算能力   兴趣   习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主线。它分布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这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因为培养计算能力,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关系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成长。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策略:
  一、创造条件。为学生学好计算题夯实基础
  1.强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知识理解的首印象。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算理的来龙去脉,达到牢固掌握。准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如:在教学小学简便计算3.6÷2.4时,出示填空题“3.6 ÷2.4=3.6÷(□×□)=3.6÷□÷□=□÷□”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使计算简便。在讨论后得出三种情况,把2.4分解成2×1.2(0.2×12)、4×0.6(0.4×6)、3×0.8(0.3×8)。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得出当被除数是一位小数时,把除数分解成两个除数,且第一个除数是一位小数,从而除得的结果为整数的计算最简便的结论。这个学习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的思维能力。另外,也克服了计算教学中存在的轻思维重模仿的毛病,加深了学生学习此类简便计算的首印象。
    2.精心设计练习题。打破思维定式。
  练习是巩固已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有效手段。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题,是每一道练习题都有一定的典型性。如根据乘法分配率的基本模式a×(b +c)=ab+a c,可多练习a×(b- c)=ab-ac、ac+bc=(a+b) ×c等类型的习题,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克服定式效应的消极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参与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如教学“整数混合运算”中,我设计了“猜生日”的计算游戏:将你出生的月份乘以4加上12,再乘以25,然后再加上你出生的日数,最后减去一年的天数365,把你计算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猜出你是几月几日出生的。这道题目将学生的生日设计成富有趣味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计算起来兴趣盎然,克服了情绪上的消极因素,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1.认真审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避免抄错数字、符号等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2.认真计算。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要求做到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计算正确、迅速,方法合理灵活。
    3.认真检查。让学生认识到检查的重要性,使检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且交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如重计算、换位法、代入法等,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四、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综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五、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他们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 【发布时间】2014/8/30 13:47:03
  • 【点击频次】833